腰疼可能由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骨质疏松、寒湿侵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按摩、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祛湿散寒、补钙壮骨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腰肌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劳累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紧张,形成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腰部酸胀钝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缓解。急性期可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配合红外线理疗。慢性期建议练习八段锦中"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强化腰背肌。
2、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使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常见于长期弯腰劳动者。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咳嗽时加重。可遵医嘱使用腰痛宁胶囊配合牵引治疗,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急性期应卧硬板床,避免久坐久站。
3、肾结石
泌尿系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移动时刺激输尿管引发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从腰肋部向会阴放射,可能伴有血尿。可服用排石颗粒促进结石排出,配合金钱草代茶饮。疼痛剧烈时需急诊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4、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使椎体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压缩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慢性隐痛伴身高缩短。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配合仙灵骨葆胶囊补肾壮骨。日常应增加日照时间,适量补充维生素D。
5、寒湿侵袭
久居潮湿环境或腰部受凉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疼痛遇冷加重,得热减轻,常伴沉重感。可用艾条灸命门、肾俞等穴位,或选择羌活胜湿汤加减内服。阴雨天建议佩戴护腰,睡前可用花椒水泡脚祛湿。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单侧负重,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急性疼痛期可尝试将粗盐炒热装入布袋热敷疼痛部位,配合轻柔的掌揉法按摩。建议每周进行3次游泳或倒走锻炼,增强腰背肌肉力量。饮食上可适量食用杜仲猪腰汤、核桃黑豆粥等食疗方,忌食生冷寒凉之物。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障碍等症状,须立即就诊排查严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