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上的黑斑是什么虫

发布时间:2025-05-24 12:43:35

豌豆上的黑斑通常由豌豆象幼虫蛀食导致。豌豆象是豆科作物常见害虫,成虫产卵于豆荚表面,孵化后幼虫钻入豆粒内部蛀食,形成黑色蛀孔及排泄物堆积。

1、豌豆象特征:

豌豆象成虫体长约5毫米,灰褐色带黑斑,幼虫乳白色无足。雌虫在嫩荚上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豆粒,取食过程中分泌黑色代谢物,导致豆粒表面出现黑斑并伴随内部空洞。

2、蛀食危害:

幼虫蛀食会造成豆粒重量损失30%-50%,黑斑处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严重时豆粒仅剩空壳,发芽率归零。蛀孔还可能引发霉菌二次感染,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

3、发生规律: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豆田残株或树皮缝隙越冬。5-6月成虫迁飞至开花期豌豆田产卵,湿度70%以上时孵化率可达90%。雨季高发期单株豆荚受害率可达60%。

4、农业防治:

轮作非豆科作物可阻断害虫生活史,深耕掩埋越冬成虫。选用早熟品种避开产卵高峰期,人工摘除初期受害豆荚。贮藏前暴晒豆粒使幼虫脱水死亡,零下5℃冷冻48小时可杀灭各虫态。

5、生物防治:

释放豌豆象天敌黑卵蜂可寄生80%以上虫卵,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对幼虫防效达75%。苦参碱、除虫菊素等植物源药剂对成虫有驱避作用,且不影响豆荚正常发育。

发现豌豆黑斑建议挑出严重受害豆粒,轻微黑斑豆经充分煮沸后仍可食用。日常储存豌豆建议用纱布包裹花椒或陈皮置于容器中,利用挥发性成分驱虫。种植期可采用银灰地膜驱避成虫,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减少虫源基数。食用前将豆粒浸泡于5%盐水中,漂浮的空壳豆多为虫蛀豆应剔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