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发布时间:2025-05-10 11:55:42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改善中风后遗症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及情绪问题。

1、肢体康复:

中风后偏瘫多因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针灸选取肩髃、曲池、合谷等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电针刺激可增强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更佳。临床常用头针疗法刺激运动区,配合体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语言恢复:

语言中枢受损导致失语,取廉泉、通里、哑门等穴位。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法对运动性失语有效,配合舌下三针改善舌肌麻痹。治疗时要求患者同步进行发音练习,每周3-5次,持续2个月可见改善。

3、吞咽调理:

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重点针刺风池、翳风、人迎等穴位。采用芒针透刺法深刺咽部肌群,配合艾灸天突穴温通任脉。治疗期间建议食用糊状食物,避免呛咳。

4、认知改善:

选取百会、四神聪、神庭等头部穴位醒脑开窍。耳针取心、肾、脑干等耳穴调节神明。配合益智仁、远志等中药熏蒸,每周治疗3次,连续3个月可提升记忆力。

5、情绪调节:

肝郁气滞型抑郁取太冲、内关疏肝解郁,心脾两虚型取神门、三阴交安神定志。采用头皮针情感区配合体针治疗,同步进行音乐疗法,20次为1疗程。

中风后遗症患者需长期坚持针灸治疗,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黑木耳、山楂等活血食材。康复期可练习八段锦改善肢体协调,每日晨起按摩涌泉穴引火归元。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情绪波动,家属应协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急性期患者应先控制基础病情再行介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