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泻药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25-04-29 16:23:09

中药泻药主要分为寒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常见有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等。

1、寒下药:

代表药材大黄、芒硝,适用于实热积滞便秘。大黄含蒽醌类成分刺激肠蠕动,芒硝通过渗透压作用软化粪便。使用时可配伍枳实、厚朴增强疗效,如大承气汤。注意孕妇及体虚者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2、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等富含油脂,通过润滑肠道缓解阴虚肠燥便秘。常与当归、生地配伍成五仁丸,适合老年人及产后便秘。每日用量控制在10-15克,过量可能引起腹泻。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润下方剂。

3、峻下逐水药:

甘遂、芫花等药性猛烈,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需醋制减毒,多入丸散剂型。十枣汤含甘遂、大戟、芫花,使用时需严格遵循"中病即止"原则,肾功能不全者绝对禁忌。

4、攻补兼施药:

肉苁蓉、锁阳等温阳通便,适合阳虚便秘。济川煎含肉苁蓉、当归、牛膝,既能通便又可温补肾阳。建议晨起空腹服用,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5、特殊配伍方:

麻子仁丸将火麻仁与大黄、芍药配伍,治疗脾约便秘。防风通圣散含芒硝、滑石等16味药,适用于表里俱实证。此类复方需中医辨证使用,自行配伍可能影响药效。

使用中药泻药需根据体质选择,实热证宜寒下,阴虚选润下,阳虚用温下。日常可配合食用熟香蕉、蜂蜜水等润肠食物,练习揉腹顺时针按摩脐周促进肠蠕动。出现持续腹痛、血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就医。贮藏时注意防潮,芒硝等矿物类药材需密封保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