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肌缺血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5-04-22 14:02:45
发布时间:2025-04-22 14:02:45
心肌缺血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气血不足、痰瘀互结、情志失调、寒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相关。
心主血脉,长期劳倦或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心脉失养引发缺血。治疗以益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归脾汤、八珍汤等方剂,配合黄芪、党参等药材炖煮药膳。日常可按摩内关、足三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浊,阻滞心脉形成血瘀。表现为胸闷刺痛、舌紫暗。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化痰通络,辅以山楂、丹参代茶饮。艾灸膻中、心俞穴有助于化解痰瘀。
长期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症状多见胁胀心悸。柴胡疏肝散配合合欢皮、玫瑰花疏肝解郁,练习六字诀"嘘"字功调节情志,夜间可用吴茱萸粉醋调敷涌泉穴。
素体阳虚者受寒邪内侵,寒凝血脉拘急收引。表现为遇冷胸痛加重。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配合桂枝、生姜煮水温饮。三伏天贴敷心俞、至阳穴效果显著,日常佩戴肉桂香囊保暖。
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心阳,或肺气壅塞影响宗气输布。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生脉饮补益心肺。晨起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饮食可添加核桃、黑豆等补肾食材。
心肌缺血患者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推荐食用木耳炒山药、丹参红枣粥等药膳。适度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柔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冬季注意前胸后背保暖,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晕厥需立即就医,中医调理需坚持3-6个月周期,配合现代医学检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