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5-04-17 18:32:37

脚后跟疼在中医中多与肾虚、气血不足、寒湿侵袭、劳损外伤或经络瘀阻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药浴熏蒸、运动康复及日常护理改善。

1、肾虚亏损: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精不足时足跟失养易引发隐痛,多见于中老年或久病体弱者。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成药,配合艾灸涌泉穴、太溪穴温补肾阳。日常可食用黑豆、核桃、枸杞等补肾食材。

2、气血两虚:

长期气血耗损导致足跟部濡养不足,疼痛呈空痛感,伴面色苍白、乏力。建议服用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食疗可用黄芪炖鸡、红枣桂圆粥,避免过度劳累。

3、寒湿痹阻:

久居潮湿环境或足部受凉后,寒湿邪气滞留经络,疼痛遇冷加重。可用独活寄生汤祛湿散寒,辅以花椒水泡脚、艾叶热敷。冬季需注意足部保暖,穿防滑厚底鞋。

4、劳损外伤:

长期站立、剧烈运动或足跟挫伤后,局部气滞血瘀产生刺痛。急性期可用云南白药喷雾,慢性疼痛选用活血化瘀的桃红四物汤。康复期进行足底筋膜牵拉训练,避免穿硬底鞋。

5、经络瘀滞:

足少阴肾经或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不畅时,足跟部出现定点压痛。可采用针刺昆仑穴、承山穴通络,配合刮痧疗法。每日晨起踩按摩球滚动刺激足底反射区。

足跟疼痛患者需减少长时间负重行走,选择有足弓支撑的鞋子,每日温水泡脚后涂抹活血药油。推荐练习八段锦"背后七颠百病消"动作,饮食避免生冷黏腻,可常饮杜仲牛膝茶强筋健骨。若持续疼痛伴肿胀需排除骨刺、跟腱炎等器质性疾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