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肚子拉稀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5-04-17 10:34:15
发布时间:2025-04-17 10:34:15
婴儿肚子拉稀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因素、过敏反应、气候变化或脾胃虚弱引起,需调整饮食、对症用药并结合中医调理。
过量喂养或频繁更换奶粉易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稀溏带奶瓣。母乳喂养需控制单侧哺乳时间,避免摄入过多前奶;配方奶喂养应定时定量,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中医推荐焦山楂3克、炒麦芽5克煎水代茶饮,配合顺时针摩腹5分钟促进消化。
轮状病毒或大肠杆菌感染时会出现蛋花汤样便,伴发热呕吐。需及时补液防止脱水,西医常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中医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出现血便、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便常规检测。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会导致水样泡沫便,排便时哭闹明显。可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前添加乳糖酶制剂。中医认为属脾虚湿盛,可用炒白术6克、茯苓6克、山药10克煮粥调理,配合艾灸中脘穴10分钟。
脐周受寒引发肠蠕动加快,大便清稀无臭味。用干姜粉调敷神阙穴,或艾条悬灸关元穴。推拿可选择补脾经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注意保持室温26-28℃避免穿堂风。
婴幼儿脾常不足,过度添加辅食易致腹泻。暂停肉蛋类辅食,改吃焦米汤、苹果泥。药膳推荐莲子山药糊莲子10克、山药15克、粳米20克,配合捏脊疗法每日3-5遍增强脾胃功能。
护理期间注意观察尿量防止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母乳妈妈需忌口生冷油腻,婴儿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摩擦腹部。恢复期推荐太子参3克炖瘦肉汁调补,每日进行足三里穴位按压。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囟门凹陷等脱水征象,需立即儿科就诊。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便后涂抹紫草油预防红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