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怎样按摩止痛

发布时间:2025-04-15 11:34:51

痛风急性发作时按摩特定穴位可缓解疼痛,推荐按压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穴,配合局部阿是穴轻揉。

1、阳陵泉: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痛风多因湿热下注,刺激此穴可疏肝利胆、通络止痛。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3-5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每日2-3次。配合艾灸此穴效果更佳,但红肿热痛期禁用灸法。

2、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痛风与脾虚湿盛相关,按压此穴能健脾化湿、调和气血。以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揉按5分钟,疼痛发作时可每小时操作1次。孕妇禁用此穴按摩。

3、太冲穴: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属肝经原穴。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易致尿酸代谢异常,按压此处可疏肝解郁、降浊止痛。用指甲缘掐按至微痛感,持续2分钟后放松,重复3遍。配合推按足底肾反射区效果显著。

4、阿是穴:

即关节疼痛局部压痛点,痛风常见于大脚趾基底部。发作期仅可用拇指指腹轻摩,忌重力按压或刮痧。冰敷后沿关节间隙向心方向推揉,每次10分钟,有助于促进尿酸结晶疏散。

5、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属足阳明胃经。长期按摩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预防痛风复发。握拳用指节叩击穴位,每侧100次,早晚各1遍。搭配饮用土茯苓薏米茶可加强疗效。

痛风患者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饮食,避免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适度进行游泳、太极等低冲击运动。发作期可冷敷患处,穿着宽松鞋袜。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按摩仅作为辅助止痛手段,严重发作需及时就医。长期调理推荐山药枸杞粥、冬瓜薏仁汤等食疗方,结合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锻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