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是怎么做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04-15 09:37:20

陈皮是柑橘果皮经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陈化而成的中药材,制作过程包括选果、剥皮、晾晒、翻晒、储存五个关键步骤。

1、选果:

制作陈皮需选用成熟度高的柑橘类果实,以茶枝柑、大红袍等品种为佳。果实需表皮完整无破损,果肉饱满。新鲜采摘的柑橘需清洗干净,去除表面农药残留和杂质,为后续剥皮工序做准备。传统工艺强调选用霜降前后采收的柑橘,此时果皮油室饱满,药用成分积累更充分。

2、剥皮:

采用三刀法将果皮均匀剥离,保持果皮呈三瓣状。剥皮时需控制力度,避免划破白色橘络层。新鲜果皮需在2小时内进行初加工,防止氧化变质。专业制作者会保留果蒂连接部分,使每片陈皮保持完整形态,有利于后期翻晒和储存过程中的水分均匀蒸发。

3、晾晒:

剥离的果皮需在竹筛上摊开晾晒,初期需避开正午强光。自然晾晒约需3-5天,每日翻动2-3次确保双面均匀脱水。现代工艺可采用40℃以下低温烘干,但传统方法认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特定成分转化。晾晒至果皮含水量降至15%左右,表皮呈现深橙色皱缩状态。

4、翻晒:

初步干燥的陈皮需经历周期性复晒,新会地区有"三年翻晒六次"的传统。每年雨季前需取出晾晒防潮,夏季高温时适当暴晒杀菌。随着陈化时间延长,每次翻晒时间逐渐缩短。这个过程促使橙皮苷转化为陈皮苷等活性物质,果皮颜色逐渐转为棕褐色。

5、储存:

处理好的陈皮需置于陶罐或麻袋中,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传统方法会在仓库地面铺谷壳吸潮,定期检查防虫防霉。优质陈皮需陈化三年以上,十年陈皮药用价值更高。储存期间避免接触异味物质,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为佳。

日常使用陈皮可搭配薏米、茯苓煮水健脾,与老鸭同炖理气化痰。储存时注意防潮防蛀,每年梅雨季节后取出晾晒。品质优良的陈皮表皮有清晰油室分布,香气浓郁持久,久煮不烂。制作过程中避免使用硫磺熏蒸,自然陈化的陈皮才能保留完整药用价值。体质偏热者建议搭配菊花或罗汉果平衡药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