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什么部位治失眠
发布时间:2025-04-15 09:04:24
发布时间:2025-04-15 09:04:24
艾灸治疗失眠主要作用于安神助眠的穴位,常用部位包括百会穴、涌泉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安眠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艾灸此穴可升阳固脱、镇静安神。用艾条悬灸10-15分钟,能改善气血上涌导致的入睡困难。配合轻揉太阳穴效果更佳,睡前操作为宜。
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为肾经起始穴。艾灸涌泉能引火归元,缓解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隔姜灸法,每日睡前灸20分钟,连续一周可改善多梦易醒症状。体质虚寒者需延长灸至皮肤微红。
手腕横纹尺侧端凹陷中,属心经原穴。艾灸神门可宁心安神,特别适合焦虑型失眠。使用艾灸盒固定灸15分钟,配合内关穴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注意避免烫伤腕部皮肤。
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肝脾肾三经交汇处。艾灸此穴可调和气血,改善更年期或月经期失眠。采用回旋灸法,每侧穴位灸10分钟,经期前一周开始效果显著。孕妇禁用该穴位。
耳垂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中点,经外奇穴。直接艾灸5-8分钟能快速诱导睡意,适合突发性失眠。操作时保持室内通风,灸后饮用温牛奶可增强效果。高血压患者慎用此法。
日常可食用小米粥、酸枣仁茶等安神食材,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睡前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严重失眠持续两周以上需就医排查甲亢、抑郁症等病理因素,艾灸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灸后穴位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