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干燥季,湿疹又复发!
发布时间:2022-11-15 17:57:16 复禾健康
发布时间:2022-11-15 17:57:16 复禾健康
痒……痒……痒!每年一到秋冬干燥季节,不少人的湿疹又发作了。加上冬天又干又冷,令人倍感难受。
而此时火上浇油的是那讨人厌的湿疹,让人日日瘙痒难耐却无能为力,夜夜翻来覆去却难以入睡。
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形态多样、对称分布、伴有瘙痒、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血风疮”范畴。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
湿疹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但临床发病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开始发病,并向其他阶段演变。
急性期严重时有水疱,因搔抓糜烂,明显渗液,外观给人以“湿”的感觉;亚急性期以丘疹为主,渗液减轻;慢性期多见局部皮肤肥厚、苔藓样变。
湿疹从何而来?
湿疹有时候也比较难治,原因在于它的病因也相对复杂,内外因素相结合,相互影响。内因如精神紧张、失眠、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比如寒冷、干燥、热水烫洗以及化妆品、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
中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虚实夹杂,往往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风湿热的外感之邪入侵所致,临床特点是:夹风者瘙痒明显,化火者皮肤焮赤灼热,夹湿者流渍缠绵。
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不运为主,慢性期以血虚生风为主。
如何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讲究辨证论治,治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
湿疹内治
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方药常选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亚急性期治以健脾利湿,方药选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慢性期治以养血祛风,方药选用四物消风饮加减。
湿疹外治
包括针灸、中药湿敷、中药浸泡法及外涂中药软膏等。
针灸方面,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针刺穴位可选取膈俞穴(血会膈俞)和血海穴(养血活血),清热可选取曲池穴及外关穴,祛湿可选取阴陵泉,健脾可选取足三里。
针对局部皮损,可选取皮损附近的阿是穴。
防治湿疹有妙招?
最近来了一位被湿疹反复发作困扰多年的患者李某,其颈部及额头遍布皮疹,色红、刺痛、干燥,出汗后有刺痛感,几天后即脱皮消退,后又间歇反反复复发作,十分恼人。
李某问道:“王医生,我长得这些湿疹,又痒又痛,老是反反复复发作,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断根或者防止复发呀?”
王医生回答:“诸如湿疹、荨麻疹、鼻炎等疾病一定要及早预防,及早干预,及早调理,以减少发作及复发。因此,我建议在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后两周(至少一周)进行中药干预,配合针灸效果更佳。”
经针药并用后,困扰李某十余年的湿疹:二诊皮疹基本全消。李某听从郑教授的建议,如期而至,症见皮疹已无,亦无复发,继续针药结合预防复发。
由此可见,在每年的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前后两周(至少一周)进行针药结合干预对于预防湿疹等疾病复发是非常重要及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