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肺癌,如何及早发现它?

发布时间:2022-09-08 09:00:01

从疾病的预防、诊断到治疗都离不开高质量的诊断解决方案。诊断影响着70%的临床决策,它的价值正受到空前的关注与认可。今年,人民好医生重磅推出“诊断的价值”系列专家访谈节目,共同探讨、分享并揭示诊断在疾病全周期管理中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肺癌被称为“头号癌症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恶性肿瘤前列。如此凶险的癌症,高发人群有哪些?体检查出肺结节,就是肺癌吗?早发现、早诊断对于肺癌而言有哪些重要作用?

近日,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秘书长/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崔巍共同做客人民好医生《诊断的价值》系列访谈节目,聚焦“肺癌防治,及早行动”这一主题,分享交流了肺癌诊疗的热点话题。

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如何及早发现它?

“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者腺体的恶性肿瘤,早期肺癌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徐志坚介绍,“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声音嘶哑、骨头疼、头疼等症状时,通常已经属于肺癌中晚期。此时,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相对早期来说较为复杂,且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谈及肺癌的检测和诊断方式,崔巍介绍,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是肺癌常见的检查方式。“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有益于发现早期肺癌,提高肺癌的生存率。除此之外,还有血清学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血化验,这也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且创伤也最小。”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提高肺癌诊疗效力

近年来,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肺癌诊疗提供了更多高医学价值的信息。崔巍指出:“肿瘤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发现方面贡献是很大的,尤其对于肺癌的早诊早诊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单一肿瘤标志物在特异性、敏感性方面的局限性,我们倡导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目前已获临床认可的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有5种,分别是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以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通过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不仅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肺癌,也有助于尽早对肺癌的病理类型进行预测。”崔巍说。

重视“三级”预防,谨记“三早”抓手

三级预防是降低肿瘤发病率、提升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徐志坚介绍,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具有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暴露的人群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等都属于肺癌高危人群,肺癌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应把一级预防放在首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二级预防,“三早”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抓手,可以通过低剂量螺旋CT来检查是否存在形态学改变,再进行血清学检测,开展肿瘤标志物联合筛查诊断;三级预防是指在发现肿瘤后,及早诊断,积极治疗,避免产生功能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积极康复,回归社会。

崔巍强调,日常体检很重要,尤其是肺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防癌体检,体检项目建议涵盖肺癌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测,并根据专业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做到早诊、早治。与此同时,新型的检测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涌现。循环肿瘤细胞、DNA甲基化水平、痰液筛查、支气管镜检查等检测项目都是较为有效的肺癌早筛方式。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