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熏艾条可以选择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鼻塞、头痛等症状。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烫伤。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艾灸该穴位可发散风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痛。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熏灸能祛风解表,改善打喷嚏、流清涕等风寒表证。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此处可宣肺止咳,对咳嗽痰白症状有改善作用。
神阙穴即肚脐中央,艾灸此处能温阳固表,适合体质虚寒者预防感冒。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熏灸可健脾益气,帮助恢复正气。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艾灸能疏风清热,缓解咽喉肿痛。熏艾时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每穴熏5-10分钟,皮肤微红即可,糖尿病患者及皮肤敏感者慎用。
熏艾期间应多喝温水,避免冷风直吹。若出现高热不退、黄脓痰等细菌感染症状,或艾灸后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配合生姜红糖水驱寒,保证充足睡眠,流感季节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孕妇、幼儿及实热体质者不宜自行艾灸,需在中医师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