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潜途”何在?
发布时间:2021-04-26 14:51:33 新浪网
发布时间:2021-04-26 14:51:33 新浪网
不久前,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随着招股书的公开,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2020年,总营收为18.32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62%,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8%。而亏损率则从2018年的163%大幅收窄至2020年的47%。
交出的这份答卷,实际上是中国整个数字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多年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果可以看出,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大量开展在线问诊等服务,培养了民众线上“寻医问药”的用户习惯,在减少接触、减轻线下门诊机构压力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后,国家接连出台重磅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先后发文,将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闭环发展打通了关键一环。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8-2020年收入分别约为2.5亿元、5亿元、18.3亿元,三年复合年增长率168%。这三年的收入增长,与国家从2018年以来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密切相关。
2018年的26号文是行业的里程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由此给了互联网医院生存发展的空间。2019年,《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出台。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互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将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
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蓬勃发展期。据统计,全国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从2018年底的119家增至2021年3月的1100余家;疫情期间,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在线诊疗服务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约20倍。数字医疗领域拥有覆盖更广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庞大的用户人群。
伴随着行业、政策的不断发展,也从医院的互联网服务、公共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阶为真正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并作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推动行业提效。
起步于挂号网,2015年品牌名升级为“”。这一年,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2017年,成立了首个互联网医院服务中心,与线上服务协同。2018年,建立了首家专注慢病管理的互联网医院——泰山慢病互联网医院。2019年,推出中国首个市级慢病管理服务。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合作成立医联体,由旗下互联网医院牵头,在天津提供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在内的数字医疗服务。
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轨迹高度重合,其近三年的业绩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262%,互联网企业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这或许正得益于深具“医疗基因”的,早在市场与政策利好出现之前,就始终保持“管道工”的姿态深耕医疗服务赛道。在数字医疗行业爆发式增长之际,其早年巨额投入建立起的护城河,也成为了最宝贵的资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2019年数字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32亿元,到2030年预计达人民币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0%。在此背景下,作为创办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将在已有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数字医疗服务的规模。在其招股书中,也清晰勾勒了未来的布局:
一是扩大城市覆盖和会员覆盖。例如,在其他城市新建互联网医院,并加深与当地医疗机构、医保部门的融合。在已覆盖的城市,进一步加强会员式数字慢病管理服务、流动医疗服务及数字诊疗服务,并探索与更多医疗机构的合作机会,提高在各城市的渗透率
二是继续开发创新增值服务和产品,以提高会员粘性。利用大数据分析、全面的数字用户健康档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开发更多创新和定制化的产品,以持续服务于会员不断变化的医疗健康需求,从而提高用户粘性,并为不同业务部门带来更多追加销售和交叉销售机会。
三是继续利用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字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效率。例如,吸引更多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的人才,进一步加强内部研发能力;继续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医疗价值链上的其他参与者提供赋能解决方案。
不难看出,的成长贯穿了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其间,严苛的政策监管、传统医疗机构的抵制等挑战让众多入局者提前退赛。而从在医疗卫生体系边缘如履薄冰,到成长为行业巨头,并即将走向资本市场接受检验,用了超过十年时间。当前,数字医疗正迎来最好的时代,希望这条赛道上以为为代表的选手们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继续带来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数字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