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100/150毫米汞柱属于1级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进行调理。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钠盐摄入、规律运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容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摄入,钾离子可拮抗钠的升压作用。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收缩压不宜超过180毫米汞柱。超重者减轻体重5%-10%可显著改善血压,通过控制每日总热量和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实现。酒精摄入需限制在男性每日25克、女性15克以下,过量饮酒会抵消降压药效果。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会暂时性升高血压并损伤血管内皮。
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需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等。药物选择需考虑合并症,如糖尿病患者优先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胶囊。血压监测应早晚各一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测量前30分钟饮用咖啡或吸烟。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需更严格,通常低于130/80毫米汞柱。
长期高血压患者需定期检查眼底、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靶器官损害指标。突发剧烈头痛、视物模糊或胸痛需立即就医,警惕高血压危象。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突然用力或体位变化过快,沐浴水温不宜过高。饮食可适当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综合管理心血管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