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12-22 11:34:27

针刺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精粹之一,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手段,它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病证。其中,在治疗痛风方面,经临床实践,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辨病,处方选穴恰当,针刺方法灵活,治疗时机适宜,尤其对痛风发作,甚至在预防痛风发作的前兆之时进行治疗都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针刺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1)取穴:取穴所用尺度,并非一定的度量工具,而是依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不同部位,将其某两点之间的长度或宽度折成若干等寸,作为量度穴位的标准。常用中指同身寸法,一夫法与折量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是取患者中指第一指间关节与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头之间的一段距离当作1寸,称中指同身寸。②一夫法。将四指相并,其四横指之宽度,称一夫或横指寸。③折量寸法。根据身体胸、腹、肢体等不同部位或区域,将其中的一段即为该处的折量寸,称寸法或骨度法。选定头、胸、腹、上肢和下肢等穴时,多用此法。(2)操作方法①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体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其角度大小是根据腧穴所在的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为直刺、斜刺与平刺。直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900垂直刺入,适用于全身及四肢,尤其是肌肉丰厚的穴位。斜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450倾斜刺入。适用于躯干及其有重要脏器的部位。平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150沿皮刺人,适用于皮肉浅薄及头部穴位。②深度。是指针体刺人穴位的深浅。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与针刺部位而定。一般老年人、气血衰弱及小儿,宜浅刺;年轻力壮、体强形盛者,宜深刺。形体瘦小者及头部、胸背部宜浅刺,四肢及臀部可适当深刺。阳证、表证、新病者,宜浅刺;阴证、里证、久病者,宜深刺。患者要取舒适体位,便于正确取穴操作。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医生要正确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③行针与得气。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施行一定的手法,称行针。患者自觉在针刺部位出现酸、胀、麻、重的感觉,操作者自觉针下有沉紧的感觉,称之得气或针感。

临床实践证明,针感的有无及强弱,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得气迅速效果好,得气缓慢效果差,如无得气,则可能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