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针灸治疗痔疮

发布时间:2025-06-02 08:37:16

针灸治疗痔疮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常用穴位包括长强、承山、二白等,配合艾灸或电针可增强疗效。

1、长强穴:

位于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是督脉重要穴位。针刺长强穴能调节直肠括约肌功能,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痔核脱垂。操作时需患者采取俯卧位,采用1.5寸毫针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临床常配合艾条悬灸10-15分钟,对初期内痔出血效果显著。

2、承山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凹陷处。该穴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功效,能缓解痔疮引发的肛门灼热感。针刺时采用3寸毫针向腘窝方向斜刺,配合提插泻法,对血栓性外痔引起的剧烈疼痛有较好镇痛作用。

3、二白穴:

为经外奇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屈肌腱两侧。此穴专治痔疮便血,针刺时可配合三阴交增强健脾统血之效。操作时取1寸毫针直刺0.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对湿热下注型痔疮伴随大便带血者尤为适用。

4、会阳穴:

位于骶部尾骨旁开0.5寸,属膀胱经穴位。刺激会阳穴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淤血。治疗时常用温针灸法,在针柄上套置艾炷燃烧,通过热力渗透缓解肛门坠胀感,尤其适合气虚下陷导致的痔核脱出。

5、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处,为督脉要穴。虽然远离病灶区,但通过"病在下取之上"的远道取穴原则,针刺百会可升提阳气,对久病体虚的痔疮患者有整体调节作用。多用艾条雀啄灸法,每次15分钟,能改善气血不足型痔疮的反复发作。

痔疮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坐浴15分钟;饮食多摄入菠菜、黑芝麻等润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练习提肛运动每日3组,每组30次;久坐者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若出现持续便血、痔核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配合中药熏洗方如五倍子、苦参、黄柏煎汤可增强疗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