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中医针灸治疗
发布时间:2025-06-02 09:01:24
发布时间:2025-06-02 09:01:24
尿潴留可通过针灸关元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膀胱俞穴等穴位缓解症状。中医认为尿潴留多因肾气不足、膀胱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水道不通,针灸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位于脐下三寸,属任脉要穴。针刺关元穴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肾阳不足型尿潴留,常表现为小便点滴而下、腰膝酸冷。配合艾灸能增强温煦作用,临床多采用补法或温针灸。
脐下四寸处,为膀胱募穴。深刺中极穴能直接调节膀胱气化功能,对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效果显著,症见小便灼热、小腹胀痛。针刺时需排空膀胱,避免损伤脏器,常与阴陵泉穴配伍使用。
足内踝上三寸,肝脾肾三经交汇处。刺激该穴可健脾利湿、疏肝理气,适用于气滞型尿潴留伴情绪抑郁者。女性因盆腔充血导致的排尿障碍尤宜,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属脾经合穴。针刺能健脾祛湿、通利水道,对脾虚湿困型尿潴留伴下肢浮肿有效。常配膀胱俞穴形成俞募配穴,采用捻转泻法促进水液代谢。
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膀胱背俞穴。深刺可调节膀胱神经功能,改善神经源性尿潴留。操作时需注意进针角度,避免损伤骶神经,多与中极穴形成俞募配穴。
针灸治疗期间建议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久坐压迫膀胱。每日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小腹200次,配合玉米须30克、车前草15克煎水代茶饮。适当练习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避免过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若出现发热、血尿或持续24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长期尿潴留患者可配合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式锻炼,改善下焦气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