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艾灸可选择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大椎穴、涌泉穴等穴位,有助于温阳散寒、增强免疫力。
一、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立冬艾灸关元穴可温补下焦阳气,改善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寒者。艾灸时以局部温热感为宜,避免烫伤皮肤。
二、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膝盖外侧凹陷处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立冬艾灸此穴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缓解胃肠功能减弱引起的食欲不振。配合艾条悬灸法效果更佳,但孕妇慎用。
三、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一寸半,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冬季艾灸肾俞穴可温补肾阳,改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肾虚症状。建议采用隔姜灸法,增强温通效果。
四、大椎穴
大椎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要穴。立冬艾灸大椎穴能振奋阳气,预防风寒感冒,缓解颈肩僵硬。艾灸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烟雾刺激呼吸道。
五、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是肾经起始穴。冬季艾灸涌泉穴可引火归元,改善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虚火症状。建议睡前艾灸,配合足部按摩效果更好。
立冬艾灸需注意室内保暖,避免受凉。艾灸前后可饮用温热的生姜红枣茶,忌食生冷油腻。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皮肤敏感者可缩短至10分钟。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艾灸后2小时内不宜洗澡,建议穿宽松衣物保持穴位温暖。慢性病患者及孕妇艾灸前应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