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失去知觉没有饥饱中医是什么病
发布时间:2025-05-21 10:51:53
发布时间:2025-05-21 10:51:53
胃失去知觉没有饥饱感在中医属于“胃痞”“胃缓”范畴,多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肝郁犯胃等因素相关,可通过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化湿消痞等方法调理。
长期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运化无力。胃失受纳则不知饥饱,常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宜用四君子汤加减,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温补脾胃。
情志不畅致肝气横逆犯胃,胃气壅滞失于感知。多见胁胀嗳气、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柴胡疏肝散配合太冲穴按压可疏肝解郁,恢复胃气通降。
过食肥甘酿生痰湿,阻滞中焦气机。胃脘痞满如物堵塞,舌苔厚腻。二陈汤合平胃散化痰燥湿,配合腹部推拿促进运化。
外感寒邪或生冷伤胃,阳气被遏则胃失温煦。常见胃冷痛、喜热饮,附子理中丸配合隔姜灸神阙穴可散寒暖胃。
久病入络或外伤致胃络瘀阻,气血不畅则知觉异常。舌质紫暗有瘀斑,失笑散加减配合血海穴刺络放血可活血通络。
日常需规律进食温热软烂食物,避免生冷油腻;晨起按摩腹部顺时针36圈;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情志抑郁者可用玫瑰花、陈皮代茶饮。若长期不愈或出现消瘦黑便,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中医调理此类功能性疾病注重整体辨证,需在医师指导下结合体质选择药膳、导引、针灸等综合疗法。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