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经的中药有哪些药材
发布时间:2025-05-08 16:57:58
发布时间:2025-05-08 16:57:58
调经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益母草等,通过补血活血、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作用改善月经不调。
当归性温味甘,归肝、心、脾经,被誉为“血中圣药”,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针对血虚型月经量少、经期延后,可配伍熟地黄、白芍组成四物汤;血瘀痛经者配桃仁、红花;宫寒者加艾叶、肉桂。鲜品可炖鸡汤,干品入煎剂每日6-12克。
川芎辛温香窜,擅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效果显著。常与当归配伍增强活血功效,如桃红四物汤;血寒闭经可配吴茱萸、桂枝;经期头痛者联合白芷、羌活。煎服用量3-9克,阴虚火旺者慎用。
白芍酸甘微寒,具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适用于肝郁血虚型月经紊乱。常与柴胡、香附组成逍遥散疏肝解郁;崩漏不止者配伍阿胶、艾叶炭;经期腹痛配甘草缓急止痛。炒白芍止血力更强,生用偏重柔肝,常规剂量10-15克。
益母草苦辛微寒,专入血分,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尤宜产后或瘀滞型月经病。单味鲜品捣汁服可治闭经;配泽兰、丹参治经血色暗结块;与红糖煎服缓解痛经。鲜品用量30-60克,干品10-30克,孕妇忌用。
艾叶辛苦温,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治虚寒性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者配香附、肉桂;崩漏下血醋炒艾叶炭配炮姜;痛经可用艾叶煮鸡蛋食疗。外用艾灸关元、三阴交穴增强疗效。内服3-10克,血热证禁用。
调经期间需配合饮食调理,血虚者多食红枣、枸杞、猪肝;气滞者饮用玫瑰花茶、陈皮粥;宫寒人群宜吃生姜、羊肉、桂圆。适度练习八段锦、太极拳促进气血运行,避免经期剧烈运动。长期月经紊乱或出血异常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中药调理需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辨证用药,避免自行滥用。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