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在中医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7 14:36:11

肠息肉在中医称为"肠覃"或"积聚",多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虚痰凝有关,治疗需辨证施治。

1、湿热蕴结:

长期饮食肥甘厚味或外感湿热之邪,导致肠道湿热胶结形成息肉。表现为大便黏滞、肛门灼热。常用清热利湿方剂如葛根芩连汤,配合马齿苋30克煎水代茶饮,针灸选取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

2、气滞血瘀:

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致肝郁气滞,气血瘀阻肠道形成肿块。常见腹胀刺痛、舌质紫暗。血府逐瘀汤加减可活血化瘀,日常可用玫瑰花6克、山楂10克泡茶,推拿期门、太冲穴疏肝理气。

3、脾虚痰凝: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聚而成痰,痰浊结于肠腑。多见体倦乏力、大便溏薄。六君子汤合二陈汤健脾化痰,食疗可用山药薏米粥,艾灸中脘、脾俞增强运化功能。

4、正虚邪恋:

久病体虚或年老肾亏,正气不足致息肉反复发作。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济生肾气丸温补肾阳,肉苁蓉15克炖羊肉温补,气功练习八段锦培补元气。

5、外治方法:

对于较小息肉可配合中药灌肠,选用乌梅30克、五倍子10克煎汤保留灌肠。火罐沿膀胱经走罐活血,耳穴贴压取大肠、交感等穴位调节肠腑功能。

日常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南瓜、莲藕等健脾食材,练习五禽戏虎式增强腰腹力量。定期复查肠镜,直径超过1厘米或便血明显者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情志调畅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湿热体质者可常饮蒲公英茶,脾虚者每周食用3次茯苓饼辅助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