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讲的心肌缺血

发布时间:2025-04-26 16:01:17

心肌缺血在中医属“胸痹”“心悸”范畴,多因气虚血瘀、痰浊阻络或阴阳失调所致,治疗需通络活血、补气养心。

1、气虚血瘀:

长期劳累或久病耗气导致心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形成瘀阻。表现为胸闷刺痛、乏力舌紫。可用黄芪30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煎服补气活血,配合针刺内关、膻中穴每日1次,连续两周。

2、痰浊闭阻:

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心脉。常见胸脘痞满、苔腻脉滑。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2克、白术10克、天麻9克化痰通络,艾灸中脘、丰隆穴每次20分钟,每周3次。

3、寒凝心脉:

阳虚体质遇寒邪侵袭,心脉挛急引发绞痛。症见畏寒肢冷、遇冷加重。当归四逆汤当归12克、桂枝9克温阳散寒,配合隔姜灸心俞穴,每日睡前热敷心前区15分钟。

4、阴虚阳亢:

肾阴亏虚致心火偏亢,耗伤营血。多见心悸盗汗、舌红少津。天王补心丹人参6克、麦冬15克滋阴安神,按压神门、三阴交穴早晚各50次,忌食辛辣燥热之物。

5、情志失调:

肝郁气滞影响心血疏布,常见胁胀嗳气、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柴胡疏肝散柴胡10克、香附9克解郁调气,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每日3组,每次5分钟。

日常宜食山楂木耳粥活血化瘀,西洋参红枣茶补气养心,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太极拳等舒缓锻炼。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需立即就医,慢性调理期间每月复查心电图,痰瘀体质者每季度进行血脂检测。保持情绪平稳,冬季注意心前区保暖,睡眠时保持半卧位减轻心脏负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