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征病变主要包括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长期胆汁反流、药物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嗳气等症状。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方式确诊。
1、胃黏膜腺体萎缩
胃黏膜腺体萎缩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理改变,表现为胃底腺和幽门腺数量减少或消失。胃黏膜变薄,固有层纤维组织增生,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功能下降。腺体萎缩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常伴随壁细胞和主细胞减少。胃黏膜腺体萎缩可能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攻击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胃镜下多点活检确诊。
2、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化生可见杯状细胞和吸收细胞,不完全型化生则出现分泌黏液的柱状细胞。肠上皮化生多发生于胃窦部,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胆汁反流有关。不完全型肠化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被视为癌前病变,需定期胃镜监测。
3、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严重的病理变化,表现为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极向紊乱等。根据程度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后者癌变概率显著增高。异型增生多发生在肠化生区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亚硝酸盐摄入等因素相关。发现高级别异型增生需考虑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
4、炎症细胞浸润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活动期可见中性粒细胞。炎症多集中在胃小凹和腺体周围,严重时可形成淋巴滤泡。长期炎症刺激可加速腺体萎缩和化生进程。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以胃窦为主,自身免疫性胃炎则以胃体部病变为著。
5、胃内分泌细胞增生
胃黏膜萎缩可导致胃泌素细胞增生,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中,壁细胞破坏会反馈性刺激胃窦G细胞增生。长期高胃泌素血症可能诱发胃类癌,尤其见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胃内分泌细胞增生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发现明显增生需密切随访。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戒烟限酒。可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等,烹调以蒸煮炖为主。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规范根除治疗,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定期胃镜随访对早期发现癌变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中重度萎缩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患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精神紧张也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