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的主要适应症为慢性心力衰竭和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禁忌症包括洋地黄中毒、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1、慢性心力衰竭
洋地黄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钠钾泵,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输出量,适用于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使用时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出现恶心、呕吐、视力异常等中毒症状。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
2、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洋地黄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减慢心室率,适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制剂有洋地黄毒苷片、毛花苷丙注射液等。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PR间期延长等传导阻滞表现。电解质紊乱患者慎用。
3、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是使用该药物的绝对禁忌症,表现为厌食、恶心、头痛、黄视症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中毒可能与低钾血症、肾功能减退、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需立即停用并给予活性炭、地高辛抗体等治疗。
4、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洋地黄可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输出量进一步下降,因此禁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此类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晕厥、心绞痛加重等症状。替代治疗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
5、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洋地黄会缩短旁路不应期,加速心室率,诱发室颤,故禁用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扑动的患者。此类患者应选择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治疗。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及肾功能,避免与钙剂、利尿剂等可能增加毒性的药物联用。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限制剧烈运动,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时立即就医。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临床反应逐步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