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作洋: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抽动症不是多动症 儿童抽动症要早调治

发布时间:2020-05-11 14:47:28 复禾健康

孩子是父母明天的希望,生命的延续。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问题——抽动症。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采访了北京东城中医医院的特聘儿科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著名儿科专家于作洋主任医师就抽动症的一些问题给大家进行一些知识普及。

了解儿童抽动症,家长不要陷入焦虑

于作洋主任介绍,每周六、日下午在东城中医医院出诊时有许多家长都是带着疑惑领着孩子来求诊的,家长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抽动症,往往和多动症混淆。据于作洋主任介绍,抽动障碍症(TD)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文献报道抽动症的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但实际发病要高于此数,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还有增多的趋势。绝大多数孩子在10岁前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至6岁。患儿中男孩更多见,有研究表明,男孩的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至5倍。抽动障碍症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又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多发性抽动症三类。三者之间具有连续性,属于同一类疾病,只是病情程度和病程长短不同而已。

还有的孩子会发出怪叫声,即发声性抽动。大多数发声性抽动于运动性抽动以后出现。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运动,通过肌肉收缩使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产生发声,有的声音会很大,从而影响上学而休学,危害是比较大的症状,也是比较难治的一个症状。

一个原本正常的孩子突然间频繁眨眼,总是清嗓子或者抽动,家长还不能很好地认识这个疾病,往往病急投错医,长时间孩子的症状还是不能缓解,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病情会产生明显的焦虑倾向。所以家长要首先调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心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认为是一种病,不当回事;另一种是家长很焦虑,有些家长认为是自己没有带好孩子,产生自责情绪,感觉孩子患了不治之症,天都要塌了,有些家长甚至绝望,自己感觉活得没有意思了,这些家长的反应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其实这两种心态都是不正确的。于教授为我们总结了一句话:“既要重视这个病,要当回事;又不要把这个病太当回事”,要重视这个病是指要重视这个病的危害性,要积极及时地正规治疗,这样不会耽误了孩子的病情,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将来不会后悔,不会留下遗憾;不要把这个病太当回事是指要正常生活,正常管教自己的孩子。

调治儿童抽动症,中医中药大有作为

治疗抽动症,于教授建议还是用中药汤药效果比较好,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有着明显的优势,于教授在临床上以“调肺养脏,平衡阴阳”为基本法则治疗儿童抽动症,多年下来,大多数治疗效果都不错。于教授还特别提醒家长:不要盲目听信孩子大了就会不经治疗“自愈”,这是一个过时的错误观念,建议要积极正确的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中医药治疗抽动症副作用少但不等于绝对没有,所以,家长不能听信一些小广告随便吃药,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另外,抽动症的孩子不适宜做一些表演性紧张活动,也不适宜暴力的或很剧烈的运动,如练武术、跆拳道、拳击、击剑等,适宜于一些技巧性舒缓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打球运动等。不要让孩子玩游戏机,上网时间不要过长;不要过度运动,过于疲劳;尽量避免感冒,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加重抽动症状的诱因。在饮食方面,不吃海鲜、羊肉等发物。避免过食冷饮和冰激凌,饮食适当清淡,不要暴饮暴食,特别是肉食,不要太偏食、饮料尽量不喝。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