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正过着这样的生活:
为了多赚一点,熬得晕头转向,但工资总不见涨;
为了早日升职,事事任劳任怨,却偏得不到提拔。
人生的赛场上,很多人铆足劲往前跑,然而常常是“白忙”一场。
《穷爸爸富爸爸》中曾将这种“死循环”,形象地比喻为“老鼠赛跑陷阱”:
为了够到眼前的奶酪,老鼠蹬着小腿拼命跑。可到头来,仍困在原地打转。
说到底,好的人生,不是靠蛮力拼出来的。
要勤勤恳恳,但所做的事,最好带有成长性。
要埋头苦干,但也要不断赋能,追求长远的发展。
尤其在25-45岁的黄金阶段,体力和精力都高度充盈,我们更该抓住机会,好好经营自己。
一、最大的亏损,是忙到没时间成长
1、被生活推着走的状态
不少人沉浸在每天的忙碌中,看似特别充实。
可直到被工作“榨干”后,才发现自己早就丧失了成长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2、忙碌带来的负面影响
疯忙一段时间后,人的状态会变得极差:
记忆力下降,身体机能衰退,工作效率降低。
更让人沮丧的是,机械化地完成任务,最终除了赚点奖金,什么都没学到。
3、“忙杀”现象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中提到的“忙杀”概念:
人如果太忙,很容易身心俱疲,从而被“杀死”。
排满的是时间,闲置的是注意力,荒废的是成长。
二、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值钱
1、樵夫的故事启示
两位樵夫的故事说明:
拿出时间磨斧头、看路况、分析规律,虽然眼下慢,但以后能快起来。
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让自己值钱。
2、人生试验对比
教育背景相同的两人:
A为了不间断地赚钱,继续工作,不再为自身成长投资;
B报培训班,考证,买书,花钱结识人脉,日益精进。
10年以后,B的收入和发展远超A。
3、长期价值投资
做赚钱的事,早晚会有不值钱的时候;
做值钱的事,早晚会有赚钱的时候。
当一个人能沉下心磨炼自己,那他离赚钱,也就不远了。
三、经营自己的三个关键点
1、经营人脉
心理学上的“均值原则”:
你的成就,是你最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值。
与优秀的伙伴同行,能提升认知格局,让一分耕耘,裂变为数倍收获。
2、经营能力
富兰克林曾说:“倾囊求知,无人能夺。投资知识,得益最多。”
一个人的价值,永远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在工作中精进专业能力,在生活中锻炼社交能力,在学习中深化思考能力。
3、经营口碑
个人价值衡量标准,已经从“工作几年”变成“有多少人认可你”。
树立起靠谱的个人形象,才能得到更多信任和机会。
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四、长远发展的智慧
1、森林遇熊的启示
比起一味奔命,那些懂得经营自己的人,才能最终跑赢。
在25-45岁这最宝贵的20年里,将精力放在真正具有长远价值的事情上。
2、沉淀与成长
沉淀自己,历练自己,打磨自己。
不要着急,更无需过于纠结眼下的盈亏。毕竟人生,不止短短两三年。
3、持续精进
日日有成长,年年胜过往。
在这个“无限责任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