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25-06-13 12:17:17

心理疾病主要分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和强迫及相关障碍五大类。

1、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以过度恐惧和焦虑为核心特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患者常出现心悸、出汗、颤抖等躯体症状,可能伴随回避行为。认知行为疗法和抗焦虑药物是主要干预手段,早期识别可显著改善预后。

2、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以持续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包含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等类型。典型症状有睡眠紊乱、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意念。治疗常结合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光照疗法对季节性抑郁效果显著。

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表现为持久且僵化的行为认知模式,分为A类偏执型、分裂样等、B类边缘型、反社会型等、C类回避型、依赖型等三大群组。这类障碍通常始于青少年期,辩证行为疗法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有较好疗效。

4、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以现实检验能力受损为特征,包括妄想障碍、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等。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认知症状如执行功能受损。需要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配合社会技能训练可改善功能。

5、强迫障碍:

强迫及相关障碍包含强迫症、躯体变形障碍、囤积障碍等,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行为为特点。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是金标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能有效缓解症状。症状持续1小时以上/天即建议专业干预。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心理疾病预防,地中海饮食模式可能降低抑郁风险。社会支持系统是重要保护因素,建议每周保持3次以上社交活动。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或行为异常时,应尽早就诊心理科或精神科。心理疾病与其他慢性病类似,早期规范治疗可使70%以上患者获得临床痊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