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型人格是谁提出的

发布时间:2025-05-29 14:03:06

ABCD型人格理论由美国心脏病学家迈耶·弗里德曼和雷·罗森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主要用于描述与冠心病风险相关的人格特征。该理论将人格分为A型急躁竞争、B型松弛平和、C型压抑顺从和D型消极忧虑四种类型,其中A型人格的提出源于对冠心病患者行为模式的观察。

1、A型人格:

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意识和敌意倾向。这类人格特征被定义为A型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为持续的时间压力感知、成就导向的完美主义以及易怒情绪。后续研究证实,A型人格者交感神经长期亢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B型人格:

作为A型的对照类型,B型人格特征包括情绪稳定、耐心包容和低竞争性。这类人群更倾向于以放松态度处理压力,生活节奏较慢。流行病学数据显示,B型人格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低于A型,其生理指标如血压、皮质醇水平也更趋平稳。

3、C型人格:

20世纪80年代由心理学家滕巴尔补充提出,指习惯压抑负面情绪、过度顺从的人格类型。研究发现这类人群癌症发病率较高,典型表现为过度自我牺牲、悲观归因和情感表达障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长期免疫抑制状态有关。

4、D型人格:

1996年荷兰学者德诺利特首次界定,特征为消极情感与社会抑制并存。这类人群既体验频繁的焦虑抑郁情绪,又刻意隐藏真实感受。追踪研究表明,D型人格会使心肌梗死复发风险增加4倍,其致病机制涉及自主神经调节异常。

人格类型理论在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动态评估,个体可能兼具多种类型特征。建议通过专业心理测评确定主导类型,结合认知行为训练调整不良模式。日常可进行正念冥想、有氧运动等身心调节活动,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改善D型人格尤为关键。职场中A型人格者需培养任务优先级管理能力,C型人格者应练习情绪表达技巧。若长期存在胸闷、失眠等心身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心理生理联合干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