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的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19 05:15:17

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s、SNRIs、TCAs、MAOIs及其他新型药物,需根据症状和医生建议选择。

1、SSRIs类: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大脑5-羟色胺浓度改善情绪。常用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这类药物副作用较轻,适合长期使用,但可能引起恶心或失眠。治疗初期需2-4周才能显效,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药浓度。

2、SNRIs类: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同时调节两种神经递质。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对伴随躯体疼痛的抑郁效果显著,可能引发血压升高或出汗增多。用药期间需监测心血管指标,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

3、TCAs类:

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多种神经递质再摄取起效,包括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多塞平。对顽固性抑郁有效但副作用明显,常见口干、便秘和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需谨慎使用,过量可能引发心脏毒性,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4、MAOIs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酶分解提升神经递质水平,如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司来吉兰。需避免含酪胺食物以防高血压危象,用药期间禁止合用其他抗抑郁药。适用于非典型抑郁,但需定期检查肝功能。

5、新型药物:

包括安非他酮、米氮平、伏硫西汀等机制独特的药物。安非他酮不影响性功能但可能降低癫痫阈值,米氮平可改善睡眠但易致体重增加。这类药物适合对传统药物不耐受者,需根据个体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抑郁症药物治疗需配合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日常可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或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保持固定作息时间,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干扰药效。用药期间出现异常情绪波动或躯体症状应及时复诊,切勿自行增减剂量。不同药物转换需2-4周交叉过渡,严重失眠或自杀倾向者需住院调整用药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