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自命不凡”怎么办?3种人格障碍巧妙地应对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5:53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5:53
人格特质是指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也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标签。然而,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质被不断强化,以至于超出正常范围,那么该人格特质就会转化为人格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范围,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那么,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应对此类患者呢?
1、焦虑型人格障碍。焦虑是一种正常、普遍的心理状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焦虑的经历,但如果焦虑“过头”,比如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自己担惊受怕,那么就属于焦虑型人格障碍。在面对焦虑型人格障碍患者时,我们首先要向对方表明自己是一个可靠的人;在赢得对方的信任之后,我们可以在具体事件上引导其说出焦虑的原因,并耐心倾听,这样可以使其降低对该事件的敏感程度,然后引导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2、自恋型人格障碍。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一种自重、自爱的情感体验。如果过分自尊,比如把自尊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上,认为自己“非同一般”“出类拔萃”,并理应比别人得到更多回报,那么就属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在面对此类人格障碍患者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他们虽然觉得自己“优于常人”,甚至表现得“高人一等”,但他们未必真的快乐,因为他们通常比普通人更加敏感和脆弱;同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间接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比如通过解释自己对别人的看法来对其进行评价等;另外,在对其进行批评时,应该针对具体事件,不要针对个人。
3、依赖型人格障碍。在亲密关系中,依赖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如果过分依赖,比如“没完没了”地渴望关注和认同,那么亲密也会变成负担。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人好好相处”上,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引导,比如我们可以向其分享自己的弱点和烦恼,以增强其对彼此友谊的认同感和信心;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其分享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帮助其勇敢地迎接挑战、平静地面对失败。
作者: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科普讲师唐义诚
本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