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井井有条的你忍受不了杂乱无章的他?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6:18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6:18
……
上面这些对话熟悉吗?类似的情景是否也经常出现在你的家庭生活中,发问者往往一边像机关枪一样连连发射“诘问炮弹”,一边以实际行动给各种跑偏的事物“复位”,末了以“哎!真是屡教不改,什么都要我操心”结束整场战斗。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形下的发问者多数为女性,而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女性也通常比男性更加注重家中、办公室等环境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这种现象和性别真的有关系吗?
♦女性更爱干净,是真的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述行为类似于一种强迫倾向。(划重点:是强迫倾向,不是强迫症哦!)
强迫倾向属于一般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是焦虑情绪的一部分。
它和性别的相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男女两性大脑结构不同。已有的关于脑的研究结果已证实:男女两性大脑中的胼胝体大小不同,女性胼胝体后部(也称胼胝体压部)较发达,男性则没有那么发达。
胼胝体是什么呢?胼胝体是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我们知道,左右两侧大脑皮层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它正是依靠这些连合纤维来帮助我们实现双侧的运动、一般感觉和视觉的协调功能。
而女性胼胝体后部较发达意味着女性左右脑联结得比男性更多更广泛,涉及到大脑中顶叶、枕叶、颞叶等多个结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她对某件或某些事情思考得更周密,对事物的细节更敏感,情景性的联想也会更多,随之还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由“联想”引发的“家庭血案”不胜枚举,大家自行脑补。)
但男性胼胝体后部没有那么发达,相对来讲,思考事情就比较简单,因此粗线条的人就更多一些。
从临床数据来看,得神经症(如强迫症)的患者中,女性确实要多于男性,但男性的数量也并不少。因此,脑部结构不同只是其中的一个可能性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
其二,社会影响不同。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长期以来,由于男女两性在社会分工、家庭角色属性等方面的差异,社会对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对他们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固有的普遍性观点使得整个社会对女性在“注重个人及家庭环境的干净整洁”这一方面的要求远高于男性,这种无形的要求会形成一种社会力量,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作用于女性,也会迫使女性在此方面有更高的关注度。
♦从井井有条到强迫症?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个有良好收纳整理习惯、注重环境干净整洁的人,其实和我们所说的“强迫症”并不是一个概念。在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社交的情况下,有一点轻微的强迫症状不算是病态,只是一种强迫倾向。有的人爱干净,有的人比较邋遢,其实问题都不大,但是如果严重发展为“强迫症”,这就是一种人格障碍,需要就医治疗,个别极其严重的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所以,从强迫倾向到强迫症是一个程度深浅变化的事情,由弱到强、从刚开始的不影响工作生活到需要住院就医,类比我们熟悉的“抑郁症”,可能刚开始只是心情不好,但由于没有及时疏解,逐渐发展为抑郁症,导致跳楼自杀等严重后果。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强迫症”呢?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看是否已经影响到生活,病人是否主动求医。比如有的人无法正常出门,原因是总怀疑自己没有关好门,反反复复关门,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这就属于强迫症了。
在中国,有强迫倾向的人比较多,其中一个原因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关,从小被考试和百分制包裹的我们,被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目标就是一分都不能丢,长年累月的影响下,我们就养成了这种“一丝不苟”的习惯。大家闲暇时也不妨注意观察一下,自己周围人群中有强迫倾向或刻板性行为的人,是不是都是小时候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人呢?
♦强迫症有助于成才你知道嘛?
虽然有些人认为强迫倾向会带来焦虑、担忧、对什么事都不放心等等负面影响,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有强迫倾向也是有好处的。
凡事要求井井有条实际上是一种对事物秩序感的要求,有这种轻微强迫倾向的人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流程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质检等“眼里不能揉沙子”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优势的。
我国元朝著名画家倪云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这位成就卓著的山水画家爱洁成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洁癖”。一般说来,爱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是一种个人生活习惯,本无可厚非,但他爱干净已经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到了认为屁都可以把水弄脏的程度。据传,他的家中有两个水桶,每次要用扁担一前一后挑着从距家较远的河边打水,但是他规定扁担前面的桶里的水可以用于正常的生产生活(做饭、洗脸等),后面的桶里的水只能用来洗脚!为什么?因为人远距离挑水回来,路上一定会放屁,而屁会把后面桶内的水嘣脏了,这样的水是不配做饭、洗脸的,只配洗脚。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到如此细致的程度,但正是这种极致对他的绘画事业起到积极作用,他的画不仅画得好,而且特别干净,甚至连装裱都极其规范整洁,可以说是画家中的一股清流了。卓著的绘画成就使他得到了"元代四大家"的赞誉,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在国际上也有着深远影响。
♦无法改变自己,更无力改变他人,婚姻中如何调和
如果无法改变他人的习惯,使他们养成清洁整理、及时收纳的习惯,那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看到杂乱的环境时能够淡然处之、心如止水?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认知,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中都有爱干净整洁的,也都有邋遢不修边幅的,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发展到“强迫症”的程度。因此,不必过于紧张。
其次,这类事情在婚姻生活中发生的频率较高,这涉及到夫妻双方二人的兼容性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内心接受对方的缺点,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在早期阶段,在行为方面进行一些“矫治”:对比较爱干净的女性来说,适当去接触一些不太爱整洁的人,对于粗线条的男性来说,也主动地接触一些井井有条、利落有规矩的人,在接触过程中,双方对对方行为的理解力和接纳程度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很多事情也就没有那么看不惯了,这对夫妻双方相互理解和感情融洽有促进作用。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值得注意,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喜欢自己的另一半一丝不苟、整洁有序,有的女性恰恰就疯狂迷恋那种粗犷类型的男性,从表面来看,这是审美观不同,从深层来看,这就涉及到心理学中“原型”的概念了。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我们常见的一些心理测试很多都是以他的理论为基础的)认为,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存在着一个异性原型,而这个异性原型一定会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人,而一个人的早期经验会对投射产生作用,进而对后来的喜好产生影响,所谓“一见钟情”背后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种影响大约发生在人3岁左右,如果此时一个人的异性照顾者(比如父母亲或祖母亲)对他非常好,他就会非常喜欢这个异性照顾者,那么将来他喜欢的异性(另一半)大概率就会和这位异性照顾者的人格特征类似。比如照顾者是一个爱干净的人,那么将来他也会喜欢爱干净的异性。
但如果在童年时期,照顾他的异性对他并不好,那么投射出来的就是相反的人物特征,他长大后选择的伴侣大概率就会是和照顾者完全相反的类型。
童年时期的事情会影响人的一生,道理大底就在这儿了。
本文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尹文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