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的心理顽疾,其实是在对爱的呼吁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8:08

任何成瘾的顽疾,都是对爱的呼吁。

01

有个年轻女孩对我说,她在中年男人制造的陷阱里,腾挪辗转,无法自拔。

她才27岁,却已和5位中年男人有过情感纠葛,其中3位是已婚人士。

这些男人都比她大10岁以上,并非有钱有势的金主,有的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有的还需要她倒贴,有的甚至骗过她的钱后,还对她恶语相向。

但她,就是对他们缺乏免疫力。

“是我遇人不淑,还是我天生就是坏女人?”她苦恼地说,“我恨这样的自己,却走不出这烂脏的悲剧。”

后来,谈及她的成长,才知道她有着糟糕的童年。

她9岁时,并没有太多能耐的父亲,出轨同厂的女工,并生下私生子。

强势的母亲不仅把丑闻闹得满城皆知,而且在事发后死活不离婚,扬言拖也拖死那对狗男女。

可畏人言的攻击,两个女人的羞辱,两个孩子的哭喊,让懦弱无能的父亲自觉走投无路,最终服药自杀。

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女孩此后一直生活在分裂中:

憎恨父亲的背叛与离去,又可怜父亲的软弱和不幸;抵抗父亲的出轨与自杀,又渴求父爱的慰藉和陪伴;排斥父亲那样的男子和爱情,却陷入父亲变相的轮回和宿命。

男人也是敏感的。

有阅历的中年男子,很容易凭借言行和气息,读透年轻女孩的心事和需求,然后以“我爱你,我会保护你”的馅饼,制造出让她主动献身落网的陷阱。

在得到她的身体和金钱后,他们又像她父亲当年那样,有预谋或很决绝地突然离去。

惟留下,内心住着9岁时绝望与黑洞的女孩,从一个轮回到另一个轮回。

直到她接纳父母的残缺,看见自我的珍贵,拥抱内心的小孩,填补灵魂的黑洞,才有机会打破轮回,觅得良人,获得新生。

02

在老家县城当教师的同学,给我讲这样一件事:

她所教的班里,有个孩子在初一时上网成瘾,三天两头逃课去外面黑-网吧里打游戏,家人不给钱就四处借钱,借不来就去偷。

令她不解的是,这个学生不是留守儿童,他的家庭也不贫困,他的父母在两个单位分别担任要职。

为了解这个孩子的病根在哪里,她曾先后两次去他家家访。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让她明白了问题所在:

孩子上网成瘾的叛逆,不过是为逃避霸道父母的控制。

从吃饭穿衣到读书学习,家庭内部的每件小事,父母都像对待下属那样对待儿子:

“你必须……”“你只能……”“你应当……”“你不该……”

这是他父母的口头禅,也是让孩子陷入网络黑洞的魔兽。

现实中只有控制和驯服,没有尊重和真爱,孩子才靠游戏和幻想安慰自己。

后来,在同学的提醒和引导下,这个孩子的父母意识到:家庭不是办公室,亲子不是上下级,儿子不是随意调遣的下属,而是一个渴望尊重和平等、信赖和包容的独立生命。

那个孩子才在父母的改变和接纳中,慢慢戒掉网游,逐渐回归正途。

03

亲戚家,有个孩子曾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

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打扰同桌,曾创造一个星期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三次谈话的记录。

作业写的一塌糊涂,大考小考很少能过及格线,屡遭老师批评后,被同学贴上“捣蛋大王”的标签。

这个孩子也在周围人的取笑和攻击中,越来越没有玩伴,越来越讨厌学习。

“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都那么懂事。”怀疑孩子患有多动症的亲戚,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抱怨,“碰上这样的孩子,我只能自认倒霉。”

我曾去她家,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个求知欲非常强的人:

他把遥控器拆开,是好奇这个小东西是如何与电视、空调建立连接的。

他把洗衣粉洒进妈妈的化妆水里,是好奇它们会不会起化学反应。

而他无法安心看完三页书,是沉迷麻将的父母在家里开了棋牌室,从来就没有给他创造过静心读书的环境。

后来,认识到“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自己有问题”的亲戚,把棋牌室改造成孩子的实验室,陪孩子做各种实验,肯定他的想法和优点,鼓励他每天进步一点点。

去年,这个背负“坏学生”标签的孩子,以不错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其中物理和数学成绩还名列班级前茅。

是的,否定和比较,打压和诋毁,并不能让孩子浪子回头。

良好的习惯和善美的品格,是得到充足的爱和允许后,那个幼小灵魂自然而然地选择。

04

每个有问题的“坏”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或一对不合格的父母。

每个很难改的“坏”习惯背后,都藏着一个或几个爱匮乏的黑洞。

任何成瘾的顽疾,都是对爱的呼吁。那是孩子哭泣的灵魂,以变异的模样传递给父母的警示。

著名教育工作者萨尔曼·可汗,在一场演讲中曾说:

那些成绩越来越差的孩子,不过是陷入了越来越大的黑洞中,无法自救,又无人搭救。

这黑洞,有的源自不被父母看见和接纳的亲子忽略,有的源自不被老师肯定和理解的自我厌恶。

如果不去及时修复这些黑洞,成长中的孩子就会在否定和叛逆中,往洞里塞满厌学和逃学、失败和悲观、酒精和药物、游戏和滥交,在成瘾中越来越堕落,越来越不满足。

修复孩子情感上的黑洞,弥补孩子学习中的漏洞,需要家长和老师肩并肩,看见孩子的眼泪和呐喊,接纳孩子的心声和呼唤,开启孩子的心门和灵魂,然后才能迎来孩子的进步和上进。

作者简介:

周瑞玲心理学研究生已帮助过4.4万人入驻年限8.9年

预约咨询私聊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