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病主要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和躯体形式障碍。情志病通常与情绪调节异常、长期心理压力或性格特质有关,需结合心理干预与药物综合治疗。
1、抑郁症
抑郁症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常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自我否定。发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部分患者存在童年创伤经历。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药物调节5-羟色胺水平,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负面思维模式。
2、焦虑症
焦虑症表现为过度担忧伴心悸、出汗等躯体症状,与杏仁核过度激活相关。长期压力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诱发,部分患者有回避行为。治疗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等药物降低警觉性,同时需进行暴露疗法逐步消除恐惧反应。
3、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特征为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躁狂期出现言语增多、冒险行为。可能与生物钟基因突变有关,碳酸锂和丙戊酸钠能稳定情绪波动。心理教育可帮助患者识别发作前兆,建立规律作息对预防复发尤为重要。
4、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存在侵入性思维及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或检查。脑影像学显示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氯米帕明能改善症状。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通过阻断强迫行为来降低焦虑,需长期坚持训练。
5、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表现为无法用医学解释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常与情绪压抑有关。患者过度关注身体感觉,度洛西汀可缓解躯体化症状。正念训练能帮助转移注意力,减少对生理信号的过度解读。
情志病患者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或瑜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避免过度自我批评。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家属需学习非评判性沟通技巧,共同参与康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