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临终前三天可能出现呼吸模式改变、意识模糊、食欲骤降等征兆。临终征兆主要与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常见表现包括呼吸浅慢且不规则、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末端冰冷发绀、尿量明显减少、出现潮式呼吸。
1、呼吸浅慢且不规则
临终前呼吸肌功能衰退会导致呼吸频率逐渐降低,可能出现呼吸暂停或叹息样呼吸。部分患者会出现喉部痰鸣音,因咳嗽反射减弱导致分泌物无法排出。此时保持侧卧位有助于气道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注射液等祛痰药物。
2、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脑干功能衰竭时瞳孔调节能力下降,表现为瞳孔散大且对光线刺激反应微弱。常伴随意识水平进行性下降,从嗜睡逐渐发展为昏迷。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定期用温毛巾清洁眼部分泌物。
3、四肢末端冰冷发绀
循环系统衰竭导致末梢血液灌注不足,手脚皮肤温度降低并呈现青紫色。指甲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3秒,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可适当提高室温,但禁止使用热水袋等直接热源,避免烫伤。
4、尿量明显减少
肾功能衰竭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尿液常呈深褐色。体内代谢废物蓄积可能引发尿毒症症状。需记录出入量,保持会阴清洁,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5、出现潮式呼吸
特征为呼吸由深快逐渐转为浅慢直至暂停,间隔数秒后重新开始循环。这是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典型表现,与脑干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有关。应将床头抬高30度,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临终阶段需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家属可通过轻柔抚触、低声交谈给予心理支持。注意口腔护理防止黏膜干燥,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如出现痛苦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但须严格控制剂量。这个阶段更应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帮助其平静完成生命最后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