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是胃黏膜受到胆汁和胃酸双重损伤引发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胃幽门功能失调、胆囊切除术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上腹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结合抑酸护胃、促进胃动力、修复黏膜等综合措施,严重时需内镜下干预。
1、胃幽门功能失调
胃幽门括约肌松弛或关闭不全会导致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长期反流刺激胃黏膜屏障受损,引发充血糜烂。患者常伴有餐后饱胀、嗳气等不适。建议通过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调节功能,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反流,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夜间症状。
2、胆囊切除术后
胆囊缺失使胆汁持续排入肠道,空腹时易反流至胃部。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剑突下隐痛、口苦等症状。需规律进食以消耗胆汁,服用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中和胆汁酸,必要时联合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成分。
3、非甾体抗炎药使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防御能力。当合并胆汁反流时,糜烂风险显著增加。此类患者应评估用药必要性,换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同时配合雷贝拉唑抑酸治疗。
4、胃大部切除术后
手术改变消化道解剖关系,胆汁可直接接触残胃黏膜。患者往往有持续性上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需少量多餐减轻负担,使用硫糖铝凝胶覆盖创面,严重者需行Roux-en-Y吻合术改道胆汁。
5、慢性胆道疾病
胆管炎或胆石症导致胆汁成分异常,胆盐浓度升高直接损伤胃上皮细胞。这类患者需先处理原发病,如胆总管取石术,同步服用替普瑞酮促进黏膜修复,限制辛辣食物减少刺激。
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神经调节紊乱加重反流,戒烟酒减少胃酸分泌,选择小米粥、山药等易消化食物。定期胃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运动建议选择散步、八段锦等温和项目,避免卷腹等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建议左侧卧位利用解剖角度减少反流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