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间的几大同性心理

发布时间:2012-05-21 08:59:49

一位母亲急匆匆走进咨询室,满脸悲伤地说:“医生!你要救救我的女儿呀,要不然,她这辈子可就要毁啦!”我听得一头雾水,忙递给她一杯水劝她慢慢说。“我女儿过去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最近却不知什么缘故成绩突然下降。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与同桌的思思整天形影不离,连上课也是埋头在一起说悄悄话。前一段时间,各大媒体不是报道说某某歌星因搞同性恋遇刺吗,所以我怀疑,她俩有可能是搞同性恋而耽误了学习。”

我问她能否详细讲讲女儿的情况。她应允了。

“我的女儿叫佩姗,今年14岁,正读初二。她现在的同桌思思是初一下学期才转学到她们班上的,尽管她俩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好像特别投缘,脾气、爱好都相似。平时她们在学校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每逢周末不是思思跑到我们家做功课,就是佩姗跑到思思家做作业,只要作业一做完,俩人就像获得特赦似的疯狂玩耍。起初我想,只要她们在一起不会因贪玩而耽误学习,无论在谁家里,一起温习功课也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好方法。有一次,一个朋友从南方来看我们,顺道给佩姗买了几公斤荔枝,她乐得手舞足蹈悉数尽收。过了几天,佩姗的表妹来家里玩,临走时,我将冰箱里的荔枝拿了两串送给她带走了。没想到佩姗放学回来后,发现荔枝少了,知道是我送给她表妹了,哭着指责我拿她的东西送人为什么不征求她的意见。不怕你笑话,荔枝这东西不仅佩姗从没吃过,就是我与她爸爸也从未尝过。所以,佩姗当时吝啬她的荔枝,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周末她把思思带到我们家做作业时的表现,却令我感到费解了:她特大方地把剩下的荔枝全拿出来,拨去外壳先喂她一粒,硬是一鼓作气吃完才罢休。看来,她与思思的感情远远超出一般的关系呀!

“这次期中考试不仅思思的考分偏低,而且考试成绩一贯名列全班前十名的佩姗突然下滑到27名。我气得七窍生烟,连连追问她考试失利的原因,她却一个劲儿地哭。为了搞清楚佩姗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我拜访了她的班主任,她让我注意一下佩姗最近的行为表现,尤其是不在学校的活动情况。

“周末这天,思思又来到我们家做功课,我决定哪里也不去,认真观察一下她们相处的情况。她俩一边做着作业,一边不停地议论着coco酷毙了、谢霆锋帅呆了、张柏芝很In。我在一边听着,一边不断提醒她们俩做作业时不要讲话,可根本不管用。还有更令人气愤的,到了晚上,她俩关上房门,睡在一个被窝里,枕着一个枕头,悄悄话一说就是几个小时,我三番五次地制止,可管不了五分钟,她们又像蜜蜂似地嗡嗡开了。第二天早晨,我让佩姗上街买早点,思思也要一同前往。看着她们下楼是挽臂搂腰的情形,再联想到她们做作业和睡觉时的一些情节,简直就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所以,根据她们的种种迹象,我可以断定:她俩一定是搞同性恋,才分散了精力,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您说,她们走到这一步,我这个做母亲的能不着急、心痛吗?”

听完这位母亲的诉说后,我明确地告诉她,佩姗的学习成绩下降的确跟她与思思过分亲密交往的行为有关。不过,对于她下的结论我不敢苟同。接着,我给她讲述了前几天刚接手的另一个案例。

13岁的女孩梦竹,原来与一位女同学感情甚好,两人曾海誓山盟,一辈子绝不再与第三者结成密友,将毕生的情感都献给对方。可是,这种特殊微妙的关系指维持了一年多,那位女同学就与另一位女生好上了。这使梦竹既悲伤又嫉妒,整天愁眉苦脸,恨不得一死了之。乍看起来,梦竹的行为表现与某些失恋者并没有什么两样。

确实,在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像梦竹或者佩姗这样的两个女生或者两个男生特别要好,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对其他同学的介入还会产生嫉妒,对父母、老师、亲戚都不说的秘密,他们相互交流,这在女同学中似乎更突出些。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大多是青春少女(少男)的同性依恋情结反映。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大致要经历:两小无猜期、两性疏远期、两性爱慕期和正式婚恋期。但有些青少年在两性疏远期中可能有另一种自然倾向--同性依恋。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萌动前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促膝长谈悄悄话。同时,他们又正处于对异性的排斥阶段。在学校里,异性学生之间不能大大方方地交往,出现明显的男女生分界。在与同性朋友交往中,有些女孩子渴望结识年龄稍长的,能保护、了解和爱护自己的“姐姐”,有些男孩子则愿意和见多识广的人交往,并特别崇拜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事业有成的“哥哥”。开始时是效法,进而发展成为爱慕依恋。这种情结的发展在两性疏远期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这个阶段,异性之间的交往和亲近最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注视和非议,而同性间的接近和亲热,则得到赞许和鼓励,这种同性的友谊也就容易带有爱慕倾向,进而出现依恋情结。这种青春期同性依恋毕竟与同性恋有区别,我们决不能把学校里男女同性间的比较要好或亲密的现象一概视为出轨。有同性依恋倾向的青少年,绝大多数很快会成长到两性爱慕期,一般不会发展为同性恋。尽管如此,学校和家长对这类同性依恋现象也不能不予关心,应注意同性依恋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如果同性之间过分依恋,就容易使孩子丧失与异性交往的机会或兴趣,从而导致未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障碍。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所能做的,是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小圈子;更要鼓励她们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以便发展她们的性别认同感。如果经过认真长久的观察了解,确知孩子是同性爱的性别取向,也不能强迫其改变。同性恋既不是罪错,也不是品质问题,对他人、对社会都无害。只要其行为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就不应受到指责和歧视。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