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症属于哪种心理疾病
发布时间:2025-06-14 11:04:37
发布时间:2025-06-14 11:04:37
拔毛症属于强迫相关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拔除自身毛发导致明显脱发。拔毛症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调节障碍、压力触发、完美主义倾向、神经生物学异常等原因引起。
家族研究显示拔毛症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显著增高,同卵双胞胎共病率可达38%。特定基因如SLITRK1的突变可能与发病相关,这类患者往往在儿童期就出现症状。
约60%患者在拔毛前会体验强烈负面情绪,拔毛行为能暂时缓解焦虑或抑郁。这种情绪调节机制类似抓挠皮肤等重复性身体集中症状,常伴随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缺陷。
生活压力事件是常见诱因,包括学业压力、职场竞争或人际关系冲突。患者在紧张时会出现无意识拔毛行为,形成压力-拔毛-短暂放松-自责的恶性循环。
部分患者存在对毛发形态的过度关注,通过拔除"不规则"毛发获得满足感。这种认知扭曲常伴随体象障碍,与强迫症的完美主义特征高度重叠。
脑影像学显示患者基底神经节和眶额叶皮层功能异常,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统失调。这些区域涉及习惯形成和行为抑制,异常可能导致冲动控制障碍。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瑜伽和正念训练能改善情绪调节能力。饮食上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有助于血清素合成。毛发护理时可使用柔软发刷减少触碰刺激,必要时佩戴物理屏障如手套或发带。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导致明显社交障碍时,建议寻求认知行为治疗或专业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