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脆弱的几大原因
发布时间:2012-03-18 14:12:37
发布时间:2012-03-18 14:12:37
人们常常喜欢把孕育着无限生命力和希望的青少年比喻成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这也就意味着在人们的心目中青少年代表的往往是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力量。因而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他们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群的一部分,他们也可能会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出现问题,比如,有苦恼,会伤心、郁闷或受伤,也会生病(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层面),面对逆境或挫折甚至会绝望或冲动,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或杀人等极端行为。一旦社会上出现青少年自伤自杀、杀人等极端现象,就会引发我们特别的关注,甚至让很多人认为,现如今的青少年生活在蜜罐中,真的太脆弱了,根本承受不了风雨,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或如此离经叛道,如何能够承载我们未来发展的需要?果真如此吗?
大家在审视自身和周围社会的过程中,就会看到一个现象或事实:媒体报道的青少年自杀案例越来越多,似乎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了。而事实又是怎样呢?卫生部的数据显示人群的自杀率在最近20年呈显著下降的趋势。造成自杀率下降可能的因素很多,如,高致死性农药和鼠药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加大零售药品和处方药的监管力度,医疗和心理社会急救水平的提高和覆盖面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工作的蓬勃开展,等等,这些因素都对自杀率的下降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杀是全球青少年的前三位死亡原因之一。我们对1995年—1999年的卫生部死因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是我国15岁—34岁青年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这提示我们,青少年自杀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去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让人们产生疑惑,本应是生龙活虎、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怎么可能去自杀?这是谁的责任?因此,面对媒体日益增多的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报道,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关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假设:1)如今的青少年太自私,没有责任感,所以会轻易地选择自杀;2)生长在和平时期的青少年如同生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风雨,面对挫折就会自杀;3)整个民族信仰的缺失,导致了自杀的增多;4)生命死亡教育的缺位,导致青少年不珍视生命,自杀才会那么多;5)现有的青少年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所以才会有青少年自杀。等等很多诸如此类的论述。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论述或假设真的成立吗?或者说果真如此吗?
建立假设或说出自己的观点很容易,但科学地去验证这些假设就不那么容易了。也就是说,上述的说法仅仅停留在人们的推测层面,没有经历过社会学、医学、心理学或自杀学研究的证实。自杀古来有之,有关自杀的研究又告诉我们些什么?自杀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是心理、社会、生物、环境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的自杀,无论是青少年的自杀还是其他人群的自杀,很难简单地归因于自私、脆弱、信仰缺失、生命教育缺失或现行教育体系的失败等。如果说青少年的自杀是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太自私,那么成年人的自杀又当如何看待?非独生子女或其它国家青少年的自杀难道也是自私所致?也许大家会说自杀者太脆弱,当面对的压力足够大、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自杀,他们都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破除封建迷信的全民教育,很多人不相信宗教,难道据此就可认定自杀与信仰缺失有关?假如它成立的话,韩国、日本,一直是奉行宗教信仰的国家,他们的高自杀率又当如何解释?如此同理推测,我们也很难把青少年的自杀简单地归因于生命死亡教育的缺位、教育体系的失败等因素所致。自杀者的心理问题或疾病、成长经历、消极应对模式、悲观的人生哲学、急性和长期的工作生活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学校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居住在无屏障的高楼或容易接触到高致死性的自杀工具、亲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媒体不恰当的密集报道和追踪自杀案例等等,都是自杀事件发生的推动、触发因素。
因此,青少年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应该是多方位、立体的和综合性的。如,从群体层面上讲,开发形式多样且有吸引力的教育方法,以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品质;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心理行为问题、精神障碍和自杀问题,建立有效的筛查机制和干预方法,帮助那些有需要的青少年学会处理其问题,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从个体层面上讲,对于每一个处于痛苦当中或有自杀倾向的个体,及早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或和他们一起找到可以帮助他们的人员和方法,如去附近的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就诊,或寻找其他的专业帮助,就可以使那些生活在痛苦中找不到生存下去意义的青少年摆脱痛苦,重新找回活下去的力量、快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