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之间的异性交往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2-02-23 09:51:22

一本关于“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的书,讲述了13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与过程,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书名叫《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两位作者孙云晓、张引墨指出,这13位中学生的经历中,至少有以下5个事实要提醒: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三分之一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他们初次性交时百分之百不用安全套;他们有性交经历的事实,而父母和教师百分之百不知道;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百分之百不满意。

1.中学生之间交往妨碍学习。

这是错误的。独生子女成长尤其需要同龄伙伴的交往,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诚信,学会宽容,学会律己;避免孤僻,避免自傲,避免自卑,避免自私;获得乐趣,融入集体,交往带来学生社会化的成熟。成长中缺少交往很难成人,当然也很难成才。青春期少了这课,成人后再弥补,相当困难。

2.中学生可以同性交往,异性交往不鼓励。

这也是错误的。异性交往可以知识互补,性格互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成熟,交往中学习规范、学习礼貌,体验自己的性别角色。禁止异性交往是违背人性的,也是根本办不到的。青春期异性交往一片空白的孩子,进入青年行列时会有异性交往的障碍、恐惧,会对他的婚姻造成负面影响。

3.异性交往不教自会。

这很荒唐。少男少女是未成年人,阅历浅、感情真,交往中如何保持好友谊的度,非常需要成年人的保护和引导。要告诉他们异性交往应当是公开交往、群体交往。异性交往具有风险性,因为情感不稳定,过程不确定,最好避免一对一,最好避免秘密交往。要提醒他们,既然在春天就不要做夏天的事,天涯何处无芳草,不需急在少年时,现在拥有了一棵树,是不是过早失去一片森林?

4.出现个别异性交往过密现象,是班主任工作失职。

不对,个别过密现象发生很正常,这既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老师的错,这是个体的差异造成的。出现一对一交往,出现秘密交往,是生理发育差异、心理发展差异、性格差异、社会成熟度差异碰出了感情火花。让孩子和父母教师共同努力,促使他们回归理智的轨道。

5.“早恋”的概念,用还是不用?

建议是不用的好。“早恋”是个本土概念,是个成长概念,是个动态概念,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性交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判式的定性表述,是媒体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过密现象制造出的一个不科学概念。“早恋”误导人们对此现象的简单的功利的判断,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