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恋爱”是一次心理疗伤
发布时间:2011-12-01 10:20:10
发布时间:2011-12-01 10:20:10
就像傳說中坐月子留下疾病的婦女,在第二次生產時有可能獲得治愈機會一樣,我們的戀愛過程也可能會治療童年的心靈創傷。人在這時心理上會退化回三歲之前的狀態,戀人之間的關系極像嬰兒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當然,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這樣,它也許使我們傷上加傷。
“為什麼原本熱戀的兩人婚后愛情的熱度會直線下降?為什麼很多人結婚生子后,愛子女的心遠勝於愛伴侶?為什麼會有所謂的‘致命吸引力’?為什麼許多婦女被丈夫毆打,卻不願逃走……”
是啊,為什麼,為什麼愛情這麼說不清道不明?
不過,在黃維仁博士看來,你愛什麼人,你的愛情怎樣發展,早已深深地植根於你的童年經歷中,婚姻關系與親子關系其實是息息相關,絲絲入扣的。
黃博士是一位華裔心理學家,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同時在芝加哥婚姻家庭心理診所工作,是美國“愛家”協會的國際講員。近日,他應華夏心理網等單位邀請,在北京做了“外遇有救嗎”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黃博士告訴人們:愛情是一次心理療傷,但因為信任、不設防,所以在愛情中也是傷上加傷最危險的時候。
在戀愛中,人的心理會退化
兩人熱戀時的脈脈含情,痴痴相對,在黃博士看來,像極了嬰兒和慈父或慈母間的關系。他說,人在戀愛之時心理上會“退化”回三歲之前的狀態,這是一個非理性的潛意識過程。戀人之間和嬰兒與父母之間,都缺乏“心理疆界”,分不出彼此的感覺﹔都有被對方無條件接納和在重要的人心中成為NO.1的心理需要﹔都會有分離焦慮,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在需要不能滿足時,戀人也會要麼變得特別順從,要麼用哭鬧來懲罰對方,用的辦法往往和小時候為博得父母歡心時一樣。
然而就像嬰兒要長大,就要逐漸脫離父母的懷抱,才能獲得自我確認一樣,在走過分不清彼此的“共生期”,當你被照顧、被關注的需求滿足后,你很可能不自覺地向對方展示真我,同時產生新的心理需求,比如個人的空間、自主,等等,盼望對方也能完全接納,這時愛情就進入了“個體化期”。這是一個充滿沖突的階段,如果經受不考驗,兩人的關系就會重新退回“共生期”,但這時已經不是“甜蜜共生”而是“敵對共生”了。
為什麼偏偏愛上他
當你“眾裡尋她千百度”,卻“驀然回首”,發現“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時,那分喜悅是難以言表的。
是什麼在冥冥之中讓你們彼此牽手?黃博士用深度心理學解構了愛情的神奇。原來,男女之間的相互吸引,很可能是因為對方身上具有我們成長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我們彼此相愛,是因為可以借著與對方或快樂或痛苦的深度情緒互動過程,去醫治過去的心理創傷,彌補過去的遺憾,滿足小時候未被滿足的需要。
比如有個出生在多子女家庭的女孩,從小在家中常被忽視,有次與家人外出時走丟了,父親卻渾然不覺。她從小自尊心低落,覺得自己是個丑小鴨,渴望得到父親珍愛,卻未能如願。讀研究生時,一個有家室、年近半百,有慈父形象的教授開始注意她、欣賞她。這時,她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位教授。她本無心要破壞別人家庭,卻不知不覺掉入陷阱,成了婚外情中的第三者。
再比如,有些男士對溫柔體貼的淑女從不“來電”,卻偏偏會迷上冷艷高傲、沒好臉色、老是挑剔、永不滿足的女性。原來,這樣的男人大都有好強、喜歡控制、標准極高的母親。從小不管他們多麼努力,卻總達不到母親的標准,無法取悅母親,討她歡心,從她身上得到溫馨的母愛。
他們長大后,很容易被這些和母親有同樣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為什麼呢?因為一件事危險的程度越高,得到的心理補償也越大。他們迷上這類像母親一樣“危險、難討好”的女性,是因為潛意識中希望能再有一次,借著自己的努力或成就,使這些冷傲的女性獲得滿足,變得溫柔,從她們身上得到“無條件”的母愛,讓自己受傷的心靈終於能得到滿足。
详情请登录异情感心理专题http://psy.fh21.com.cn/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