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暴食暴饮的人
发布时间:2025-04-28 15:03:43
发布时间:2025-04-28 15:03:43
暴食暴饮的诊断标准包括进食失控感、短时间内摄入远超正常量的食物,并伴随羞愧或抑郁情绪,需结合行为特征与心理状态综合判断。
暴食行为表现为在固定时间段内快速进食大量食物,即使不感到饥饿仍持续摄入。典型特征包括隐藏进食行为、回避社交聚餐、进食至身体不适。治疗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进食模式,建立规律三餐习惯,记录饮食日记识别触发因素。
暴食后产生强烈羞耻感或自我厌恶是核心诊断依据,常与情绪调节障碍相关。90%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包括接纳承诺疗法减少进食罪恶感,正念训练管理情绪性进食,必要时联合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或艾司西酞普兰。
反复暴食会导致胃扩张、电解质紊乱等躯体问题,长期可能诱发代谢综合征。医学处理需监测血糖血压,严重呕吐者需补充钾镁电解质。消化科建议采用少量多餐制,优先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西兰花延缓胃排空。
根据DSM-5标准,每周至少出现1次暴食行为且持续3个月可确诊。行为矫正方案包含延迟进食技巧如发作时等待15分钟、替代行为训练嚼口香糖或喝水、建立支持小组降低复发率。
需与神经性贪食症区分,后者存在代偿行为如催吐或过度运动。暴食症患者BMI通常≥30。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饱腹感识别,营养师指导的膳食计划应包含优质蛋白如鸡胸肉、希腊酸奶增强饱腹感。
日常管理需配合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调节血清素水平,避免节食引发的报复性进食。烹饪时使用小号餐具控制单次摄入量,储备低热量零食如黄瓜条、蓝莓满足咀嚼需求。睡眠不足会加剧暴食冲动,保证7小时睡眠对调节饥饿素分泌至关重要。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