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总爱把心事向人倾诉,后来才明白,经历得越多,人就越发沉默。这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是看淡了许多事,看轻了许多人,是岁月沉淀后的从容。
沉默不是软弱,而是内心自有一番乾坤。它柔软却充满力量,是历经沧桑后的智慧结晶。
一、看人不如看淡
草木自有本性,何必在意他人评价。人心易变,成年人的世界里,长久是意外,离散才是常态。与其执着于看清每个人,不如学会看淡。
苏轼与章惇本是同榜进士,志趣相投。后因政见不合渐行渐远,苏轼更因此屡遭贬谪。但他从未埋怨,反而寄情山水,在被赦回京时对章惇说:“过去的事不必再提。”
真正成熟的人,能包容万物。人生匆匆,何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遇事修性,遇人修心,看淡了才能更快乐。
二、看透不如放下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生活中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最好的态度就是随遇而安。
孙叔敖三度为相,三次被贬,始终泰然处之。有人问他为何不喜不忧,他答:“官职得失非我能定,得之失之,何必放在心上?”
人生是自己的,留不住的随它去,得不到的一笑而过。生气多一秒,快乐就少一秒。学会看淡,心胸才能开阔。
三、沉默是成熟的标志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经历得多了才明白,有些事多说无益,时间会给出答案。
林徽因一生饱受非议,文化沙龙被指伤风败俗,感情纠葛遭人诋毁。但她始终一笑置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这种不慌不忙的坚强,正是沉默的力量。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在这喧嚣尘世中,活得通透的人早已学会用沉默对待是非,在心中修篱种菊。
人生如草木一秋。看清不如看淡,执着不如放下。当我们历经沧桑,终会明白:沉默,是岁月馈赠的最美礼物。历尽千帆后,才能在心中种下属于自己的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