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性侵如何走出阴影?面对强奸怎样缓解内心痛苦
发布时间:2021-06-29 14:26:01
发布时间:2021-06-29 14:26:01
为什么强奸犯罪的受害者大多保持沉默呢?
一些是因为被加害者的胁迫,比如这半年频繁曝出的大学老师、硕博士导师对自己学生的性侵犯罪,受害的学生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加害的老师掌握着她毕业、升学的“生杀”大权,让她如何去报案呢?
一些受害者是因为怕受到社会舆论等的二次伤害,害怕自身的名誉受损,影响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你问什么样的舆论伤害?待会儿我们通过加害者的辩护理由就能得知。
还有一些受害者是不想再提及和回忆受害过程,想用沉默和强迫自己遗忘来减轻痛苦,让自己解脱。这种办法凑效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恐惧、焦虑、紧张、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强奸创伤综合征”,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并不是受害人自己轻易就能调节和痊愈的。如果无人交流,把事情埋在心里,痛苦得不到宣泄,情况也许会更糟。
讽刺的是,与沉默的受害者一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找出种种理由积极为自己辩护的加害者。这些理由如此常见,如此广为流传,传播过程中又不断接受社会上一些传统偏见的“滋养”,以至于让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认同感,倾向于去寻找和关注受害者应当为性侵事件承担的责任。
其中最常见的几条是这样的:
1. 受害者过错论
把性侵的缘由推脱到受害女性自身的穿着打扮长相上,是再方便不过的了。用类似的辩护手法,诈骗犯可以这样为自己辩护:谁让他那么傻,那么容易相信人?谁让老人家不会上网、看不清听不清、理解能力差?谁让他家那么有钱……
针对这种转移重点、掩饰犯罪本质的说辞,栗子要强调,犯罪就是犯罪,违反法律就是违背了公民最基本的义务和道德底线,请加害者不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开脱,也请旁观者把谁违法、谁未违法作为判断是非对错的出发点。在公众场合穿低胸装、热裤、超短裙违法了吗?没有,那好,那就属于个人自由,不应受到谴责。我们可以提醒穿着性感的女性注意人身安全,可以建议她们在单独外出时更换保守些的服装,但这仅是出于安全防护的目的,绝不是性侵罪犯口中女性应负的责任。
2. 贬低受害者
这种辩护理由通过贬低受害者的人格,败坏对方的名誉,来使性侵犯罪看起来不那么恶劣。事实上,在倡导婚恋自由、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女性是否结过婚、交往过几个男朋友,完全是她的个人自由,这种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请性侵者别再用这种封建时代男权主义的理由来贬低、羞辱女性了。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