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偏见,哪吒竟然比我们都懂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1-05-26 11:56:20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国产良心动画《哪吒》相信大家都看了吧,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我这一看不打紧,看完发现整部动画竟然是一部长达三年的偏见抗争史。李靖夫妇尽他们所能,想要消除百姓对哪吒的偏见,挨家挨户去磕头,用自己的人格给哪吒做担保,但是效果甚微。而哪吒最后却还是逆天改命,成功打破了百姓们的偏见,靠的是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打破世人的偏见,哪吒竟然比我们都懂心理学?

迅雷电影壁纸

百姓:我讨厌哪吒,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不知道!

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所言:“成见是人心……心中的一座大山”。申公豹遭受着师父元始天尊的偏见,龙族遭受着天庭的偏见,哪吒遭受着百姓的偏见,甚至是敖丙在大好人李靖眼中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这些不讲理的偏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大行其道,这些偏见往往就以“贴标签”或是“刻板印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很多人都认为男性就应该具有阳刚之气,阴柔的男性往往被嘲笑是“娘娘腔”。而女性就应该贤良淑德小家碧玉,一些比较坚强独立的女生也常常被贴上“女汉子”的标签。

更甚的是,社会还存在很多隐性偏见(Implicit bias),即人们自身无法察觉到的偏见,但确实会影响人们的观点和态度。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心中的偏见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自己的某些偏见是不是有事实上的根据。

可是为什么我有偏见却连我自己都不知道?难道我不是我自己的主人吗?

图|堆糖网

不好意思,你可能还真的无法完全了解和掌控你自己。

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就是双加工理论(Dual-process theory),一种处理方式是相对较慢的、可意识到并且是人们可以控制的,例如你在做试卷里的选择题的时候,你是可以控制自己对题目进行思考并选出正确答案的。而另一种是相对较快的、意识不到的并且是人们不可控制的,例如当你看见盛开的花朵的时候,脑海中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美丽、清香等等词语,这个过程是自动的,你还没意识到就已经发生了,自然你也就无法控制了。

图|堆糖网

第一种受控的处理方式产生的偏见是显性的,而第二种不受控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隐性偏见,而隐性偏见更容易产生一些社会敏感性问题。陈塘关的百姓根本都没有见过哪吒做过任何坏事,也不管哪吒长得可爱不可爱,没有任何的事实根据,他们只知道哪吒是魔丸转世,就认为他是个妖怪,肯定会丧尽天良吃人不吐骨头。

但其实这也不怪老百姓,因为这个过程就是自动的不受控制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就已经发生了。很多网络流行梗的产生也是因为这种不受控制的自动化过程,“不露脸一律按宋小宝处理”这个梗相信很多人都用过,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不露脸”已经让你自动联想到是因为不好看。

打破偏见从转变观念开始做起?哪吒说没这么简单

因为存在偏见,所以现实中会存在因偏见所带来的的不良行为。直觉告诉我们,想要改变偏见带来的不良行为,就应该从转变观念,消除偏见做起。这种想法很自然,也显得很有道理,但这对隐性偏见却似乎并不好使。

最近一篇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元分析就得出了这样一个反直觉的结论,研究者Calvin Lai和Patrick Forscher通过对492项、共计超过87000名被试的隐性偏见主题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尽管改变隐性偏见可以改变人们的外在行为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改变人们外在的行为。

这不就恰好反映了李靖夫妇和哪吒三年来的偏见抗争史吗?从哪吒刚出生的时候,李靖就开始努力想要消除百姓们的偏见行为,从而接受哪吒。他不断去向百姓解释,用自己人格性命做担保,可是结果呢?人们还是对无辜的哪吒避而远之,甚至是谩骂、扔石头。直到最后哪吒不顾自己的生命拯救了陈塘关,逆天改命以灵魂的形式活了下来,这才打破了百姓们的偏见,才让百姓们对他俯首表达感激之情。

可是难道每次要改变别人的偏见行为我们都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吗?那倒不至于。其实改变偏见行为的方法哪吒都已经告诉我们了。

迅雷电影壁纸

震惊!瓜娃子哪吒竟也是民间心理学大师?

从哪吒和敖丙这对CP(朋友)的做法,就充分诠释了Lai Banaji两人在其论文中提出来的改变偏见的三部曲。

图|译自Lai Banaji, 2019

1. 重新创设情境: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人们的行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情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各种微妙的因素都会导致隐性偏见行为的改变,比如申公豹的计划是将敖丙打造成为拯救陈塘关的救世主形象,以此上天庭封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哪吒生辰宴上,敖丙反而变成了恶人,而哪吒却成为了陈塘关的救世主。在这个情境下,百姓已经不在乎哪吒是魔丸还是灵珠了,他在最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百姓眼里,这个时候哪吒就是好人。所以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做合适的事情,你也可以打破偏见。

2. 改变隐性联结:看见神仙就马上许愿,看见恶魔就溜之大吉,这种自动化的联结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中形成的,心理学家认为很多隐性偏见的形成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动机和理性思考而导致的。促成人们理性地全面地考虑事情,将自动化的联结纳入意识中去,随之就能改变人们这种自动化的联结。比如灵珠转世原来也可以这么凶残,魔丸转世也可以降妖除魔,那人们以后再看到哪吒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畏而逃之。放到我们现实中也就可以改变很多刻板印象,比如男生也不是一定要充满阳刚之气的,女生也可以是个女汉子,也不是所有广东人都吃福建人的(误)。通过改变隐性联结来消除偏见的作用很小,然而一旦改变了,那么其作用是极为稳固的。

3. 自我控制行为:李靖夫妇为什么没能成功改变百姓的偏见行为?这也是因为李靖夫妇只从自身出发,没有带动百姓去调整他们的行为。实际上人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说是动物当中最强的,人们完全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被偏见支配。比起先改变偏见的观点,从控制自我的偏见行为来达到改变偏见的观念其实更有效,因为自控力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显然更加紧密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以教育或媒体宣传的方式来树立反刻板印象的典范,鼓励人们三思而后行等方法,以此减少偏见行为。

言传不如身教,这大概就是民间心理学大师哪吒的破偏之道吧。

参考资料:

Forscher, P. S., Lai, C. K., Axt, J. R., Ebersole, C. R., Herman, M., Devine, P. G., Nosek, B. A. (2019). A meta-analysis of procedures to change implicit measur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Lai, C. K., Banaji, M. R. (2019). The Psychology of Implicit Intergroup Bias and the Prospect of Change.

Oswald, F. L., Mitchell, G., Blanton, H., Jaccard, J., Tetlock, P. E. (2013). Predicting ethnic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A meta-analysis of IAT criterion stud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5, 171-192.

Fazio, R. H., Olson, M. A. (2014). The MODE model: Attitude-behavior processes as a function of motivation and opportunity. In J. W. Sherman, B. Gawronski Y. Trope (Eds.), Dual process theories of the social mind. New York, NY: Guilford.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