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累了,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共情和引导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孩子表达疲劳可能由课业负担、社交压力、睡眠不足、情绪困扰、身体不适等原因引起。
1、倾听需求
放下手中事务与孩子平视交流,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累的来源。避免打断或急于给出建议,通过点头和简短回应传递关注。记录孩子反复提及的关键词,这些往往是压力源的核心信号。
2、情绪接纳
用肢体接触和复述孩子的话语确认其感受,如"妈妈听到您说作业多到喘不过气"。切忌否定孩子的感受,避免说"这有什么好累的"等评价。可分享自己童年类似经历建立情感联结,但需注意时长避免转移话题。
3、问题拆解
将模糊的"累"转化为具体问题,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梳理压力源。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对作业任务采用番茄工作法分解,对人际关系冲突进行角色扮演演练。准备便签纸让孩子写下最想解决的三件事。
4、赋能引导
通过提问启发孩子自己解决方案,如"您觉得怎样安排作业会更轻松"。提供有限选择而非指令,比如"周末可以先游泳再写作业,或者反过来"。对幼儿可用玩偶演绎不同应对方式的结果。
5、身心调节
教孩子4-7-8呼吸法等放松技巧,准备减压玩具箱放置捏捏乐、涂鸦本等工具。调整作息确保每天有适量运动,晚餐增加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定期进行亲子按摩或正念游戏,建立固定的情绪宣泄时段。
持续观察孩子疲劳是否伴随食欲减退或持续低落等表现,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建立家庭压力仪表盘,每周用不同颜色贴纸标记情绪状态,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注意避免将自身焦虑投射给孩子,孩子说累时正是建立抗逆力的关键教育时机,家长稳定的情绪容器作用比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