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 上海20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翻12倍

发布时间:2022-04-05 10:00:00

由于社会老龄化加快和生活环境、习惯的改变,上海20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翻了12倍多,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成为本届论坛与会专家研讨话题的“重中之重”,这是记者12月15日从已有60年建科历史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办的全国第九届泌尿外科微创技术中山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本届论坛透露,如今泌尿系统疾病的疾病谱已有重大变化,以前尿石症、尿路感染和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三大主要疾病,而今天泌尿系肿瘤已被列入主要疾病行列,其中肾癌和前列腺癌发病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每年收治的4000多例住院病人中,肾癌约600例,前列腺癌达300余例。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上海市市区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前列腺癌1989年为2.6/10万人,1999年达9.3/10万人,2009年上升到32.23/10万人,为男性恶性肿瘤第5位,20年间前列腺癌发病率翻了12倍多。

在谈到如何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前列腺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著名泌尿外科专家、2009年中国内镜杰出领袖奖获得者王国民教授告诉记者,就目前临床来说,高动物脂肪饮食已确定是导致患癌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75-79岁是最集中的发病年龄,而50岁以下的病人很少见。前列腺癌与遗传的相关度较高,直系亲属中如果有前列腺病人,本人患癌的风险就会增加,且容易早年发病,即较普通人提前6-7岁。前列腺癌不同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它本身没有特有症状,往往在癌增殖压迫尿道时才出现排尿改变,此时,癌细胞已经转移,有时可转移至骨、淋巴、甚至肝、肺、脑等脏器,故临床上有一部分病人首先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然后才发现前列腺癌,此时癌变已属晚期,预后差。

因此王国民教授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前列腺方面的检查,包括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直肠指检以及经直肠的前列腺B超或磁共振(MR)。目前PSA检测依然是灵敏性、特异性较高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直肠指检的准确率较高,它可让病人获得诊断及根治手术的机会。对以上检查初步筛查的可疑病人,还要进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学的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王国民指出,穿刺活检不会影响健康,担心和焦虑会使肿瘤转移,目前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部途径的细针穿刺,比经直肠途径穿刺更安全,准确率更高。

王国民说,根治性切除手术是早期病人的首选。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这些方法不存在哪一种方法最好,而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癌的分级分期等综合考虑来选择。

在本届论坛上,2台精巧的“达芬奇机器人”以高超的技术实况演示了前列腺癌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来自上海市和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专家200余人出席了论坛。

王国民告诉记者,机器人参与手术,安全性更高,质量更好,病人住院天数更少,康复也更快。晚期病人可以使用“内分泌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新模式”,会使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是21世纪发展的一项崭新的高科技手术,它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是今后外科发展的方向。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是由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熊汝成教授创建,是国内最早的泌尿外科之一,于1952年10月建立。建立初期,泌尿外科就设有专科门诊、急诊和病房,床位数达70多张,包括头等病房和小儿病房,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泌尿外科。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努力、创新和发展,泌尿外科成为了国内最早的泌尿外科硕士、博士点之一,培养了一大批泌尿外科专业人才。在老一辈医生创造许多“国内第一”的工作基础上,中青年医生又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形成了比较突出的临床诊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