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位医生治疗睡眠障碍比较好?赵晓东医生怎么样?
时间:2025.09.08 15:08 作者: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时间:2025.09.08 15:08 作者:北京四惠中医医院
睡眠障碍简单说就是“睡不好”,比如入睡难、半夜频繁醒、早醒后再也睡不着,或睡眠浅、白天总犯困,长期下来会影响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它的发生和作息、情绪、身体状态密切相关,以下这些人得睡眠障碍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不妨对照自查,早关注早调整。边就请到赵晓东为大家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北京治疗睡眠障碍赵晓东医生怎么样效果如何?
赵晓东,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保健养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脑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养生指南》杂志编委会编委、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赵晓东医生治疗睡眠障碍效果好不好?
赵晓东医生擅长睡眠障碍(失眠症)、抑郁、焦虑、老年心脑血管病、三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老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眩晕、头痛、骨质疏松。
以下这些人得睡眠障碍的概率比普通人高:
1.长期作息不规律的人
比如经常熬夜(凌晨1-2点才睡),白天又补觉,或周末睡懒觉、工作日早起,让身体无法形成固定的睡眠节奏;时间久了,大脑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醒”,到了晚上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
还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倒班(比如夜班、轮班),频繁切换白天和夜间睡眠模式,身体来不及适应,容易出现入睡难、睡眠质量差,长期倒班的人睡眠障碍发病率比正常作息者高40%以上。
即使偶尔熬夜,之后也很难快速调整回来,比如周末熬夜后,周一晚上可能更难入睡,形成“熬夜-补觉-更难睡”的循环。
2.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人
比如工作压力大(担心任务完不成、怕出错)、生活中有烦心事(比如家庭矛盾、经济压力),或长期焦虑、抑郁,这些情绪会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躺在床上时忍不住想事情,越想越睡不着。
有些人会出现“睡前焦虑”,一到晚上就担心“今天又睡不好”,这种心理暗示反而会加重入睡困难;还有些人因为情绪问题,即使睡着了也容易半夜醒,醒后很难再平复情绪入睡。
数据显示,长期焦虑或抑郁的人,得睡眠障碍的概率是情绪稳定者的3-5倍,且睡眠问题会和情绪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3.老年人(60岁以上)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中调节睡眠的激素(比如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睡眠变浅、容易醒,比如晚上睡3-4小时就会醒,之后很难再入睡,白天需要靠打盹补觉。
很多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关节炎、心脏病),疾病带来的不适(如关节痛、胸闷、起夜频繁)会直接影响睡眠,比如关节炎患者夜间疼痛加重,容易醒;起夜次数多(一晚3-4次)也会打断睡眠,降低睡眠质量。
老年人社交活动减少,白天运动量不足,或白天打盹时间过长,也会减少夜间睡意,加重睡眠障碍。
4.长期依赖助眠物品的人
过度依赖某些物品来入睡,反而会破坏正常睡眠,增加睡眠障碍风险:
比如长期喝浓茶、咖啡、功能性饮料的人,这些饮品中的咖啡因会刺激神经,让大脑保持清醒,即使下午或晚上喝,也可能影响夜间睡眠;有些人睡前喝酒精助眠,虽然酒精能让人快速入睡,但会让睡眠变浅,半夜容易醒,长期下来会加重睡眠障碍;
还有些人习惯睡前刷手机、看短视频,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大脑误以为“还是白天”,降低入睡效率;长期睡前看手机的人,入睡时间比不看手机的人平均晚1小时,且睡眠质量更差;
少数人依赖安眠药入睡,长期服用可能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加量才能起效,停药后睡眠障碍会更严重,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尽量减少浓茶、咖啡、酒精的摄入,睡前1小时关掉电子产品,用看书、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替代。
5.有基础疾病的人
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偏头痛、帕金森病,偏头痛患者可能因夜间头痛醒,帕金森病患者会因肢体僵硬、震颤影响睡眠姿势,导致入睡难。
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哮喘患者夜间容易发作,出现胸闷、咳嗽,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会在睡眠中频繁憋气,打断睡眠。
其他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体内激素过多会让神经兴奋,入睡难;糖尿病患者可能因夜间低血糖、起夜频繁影响睡眠;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也常伴随严重的睡眠障碍。
以上是对“北京治疗睡眠障碍哪位医生比较好?赵晓东医生怎么样?”的介绍。如果您出现了相关症状,请及时到医院或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