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调治肺结节
时间:2025.07.21 08:19 作者:龙港仁和医院
时间:2025.07.21 08:19 作者:龙港仁和医院
在中医看来,肺脏的主要功能有三点,即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1.肺主呼吸的功能,实际上是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在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肺气宣发,浊气得以呼出;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入。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协调有序,则呼吸均匀通畅。肺气失宣或肺气失降,临床都有呼吸异常的表现,但表现有所不同。若是因外感引动内饮(人体不能吸收的一些废水),阻塞气道,肺气失宣,多为胸闷气急或发为哮喘;若是因肝火上炎,耗伤肺阴,肺失肃降,多致喘咳气逆。2.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如肺失于宣发肃降,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就容易停聚生痰成饮,甚至水湿泛溢形成水肿。3.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新鲜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若肺气虚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畅,也会影响肺气的宣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余小萍表示,肺系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结合多年经验,她提出“痰瘀阻肺、脏腑虚损”是肺胀(慢阻肺)、哮病(哮喘)的“夙根”;提出“风邪入络,恋肺不解”是咳喘顽疾的病机;提出“清肺消痈、养阴保肺”是逆转支扩反复感染及咯血的关键;提出“燮理(读音为xièlǐ,意思是协同治理)五脏,扶正祛邪”是难治性肺结核的治疗原则;运用“补肾纳气法”提高肺系病重症患者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实际操作中,运用经方及虫类药物治疗肺系病是余小萍的“拿手活儿”。
近年来,“肺结节”在体检报告中频频出现。大量的检出率引起很多患者的焦虑,临床“谈结色变”的人不在少数,严重者甚至因害怕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并不需要手术,只需定期随访复查即可。”余小萍说,对于大小在8~10毫米,同时具备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包括结节边缘出现分叶、毛刺,内部血管增粗、增多、变形、空泡征及胸膜牵拉的肺结节,需及时就诊;大小在10~30毫米,高度怀疑恶性的肺结节,若无禁忌证或高风险合并症,可直接外科手术。
临床数据显示,良性结节中表现为单纯虚证体质的患者比例更高,而恶性患者则以实证多见。“已病防变,为防止肺结节进一步发展,需进行‘抑炎转癌’治疗。”余小萍表示,早期结节的形成较多停留在肉芽肿阶段,未成癌毒,这种结节往往趋向良性,当良性结节较小,根据结节不同阶段应化痰散结、散结消肿。已经明确诊断的肺癌,中药可进行肺癌术后调护,总体治疗原则是补益肺气、活血化瘀。具体治疗中,根据不同患者体质及病情,余小萍进行了细分辨治。
化痰散结。肺结节初期以湿聚而成痰,痰邪聚而不散,形成“肺积”,此时应化痰散结,可用半夏、浙贝母、生牡蛎等中药。
清热解毒。痰湿易郁而化热,可选用夏枯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用来改善炎症性结节气、痰、瘀相互胶结状态,达到消积散结的目的。
行气消滞。气行则血行,可选用玫瑰花、合欢花、陈皮等药物调畅气机,行气消滞。
活血化瘀。肺结节形成病程较长,日久结节不消,气、痰、瘀互结之时,可选取郁金、莪术、三七、桃仁、红花、丹参等药物,以活血化瘀加强散结功效。
益气扶正。正气虚是肺结节发生的基础,治疗应始终贯彻补养肺脾之气的方法,可用黄芪、白术、灵芝、山药等。
除了规范治疗,余小萍强调,无论肺结节患者还是其他肺系疾病患者,都应“管住口”。
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及难以消化的食物。“粗茶淡饭保平安”,重口味食物会损伤脾胃,痰湿内生。同样,糯米、油炸食品等难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
食物多样化,少吃甜食。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常吃瘦肉、鱼肉、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甜食,甜食易生痰湿,过多的糖分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不吃腌制食物。腌制鱼、肉、菜时,容易使加入的食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与体内的各类物质作用生成亚胺类的致癌物质。
上一篇: 夏季湿热,易发“三疹”
下一篇: 南方多外湿,北方多内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