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胃肠镜检查,胃镜报告上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到底是个啥?
时间:2025.07.09 13:46 作者:沈阳东方医院
时间:2025.07.09 13:46 作者:沈阳东方医院
胃镜检查后,看到报告上写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人发出一堆疑问:这是啥病?严不严重?怎么治疗?别慌,请往下看
非萎缩vs萎缩,哪个更“坑”?
先说说这“萎缩”和“非萎缩”到底咋回事。萎缩不是胃变小,而是胃里的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被肠化细胞替代,还可能出现异型增生。打个比方,胃就像一个热闹的工厂,腺体就是勤劳的工人,萎缩就是工人大量流失,工厂运转自然就出问题啦。
按照胃癌的发生模式,大部分胃癌是从正常胃—浅表—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萎缩比非萎缩严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谁在“搞鬼”?
1.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头号罪犯”!它在胃黏膜上“安营扎寨”,引发炎症,时间长了,还可能让胃黏膜萎缩、肠化,甚至引发胃癌。
2.十二指肠液反流:主要是胆汁反流,就像一群“不速之客”,冲进胃里,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让胃黏膜受伤发炎。
3.年龄:年纪增长,胃黏膜“老化”,会出现慢性炎症。
4.药物:长期吃非甾体抗炎药,会刺激胃黏膜,造成慢性炎症。
5.饮食方面:吃太冷、太热、太粗糙、太刺激的食物,都在给胃黏膜“施暴”
有症状没症状,都要治吗?
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得把它“赶尽杀绝”!
2.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肯定得治。短期不适,对症治疗和保护胃黏膜就行;若出现反复上腹不适,还伴有精神紧张、失眠等症状,那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捣乱,得按这个病治,不然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
无症状,要结合病理检查。因为胃黏膜炎症程度和患者症状无明显相关性,而且长期胃黏膜慢性炎症,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增加患癌风险。
所以啊,查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要轻视小看,及时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及时就医治疗,才能让咱的胃健健康康的!
下一篇: 沈阳幽门螺杆菌检测,需要空腹么?